<nen>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安庆城才彻底完工,而庐山和天柱山的建设则要慢许多,不过却造就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安庆城完工之后便成为魏国最富庶、繁华的大城,往来商旅不断有高顺控制价格,粮食和布匹的价格非常稳定,少了他便向市场投放,多了他便吃进一些,保持市场价格平稳,则富商不敢囤积居奇。

粮食价格稳定,则百姓稳定。

更有人感叹,怎么此前没人发现如此好的地方呢?背山面水,三面临湖,扼长江之要冲,不管商业价值还是军事价值都无与伦比。

安庆城内外一房难求,很多人被迫在大龙关以北或者山前城以西的地区买地置业,或者在就近的皖城买房,这变相的带动了周边的发展。

江东新建的铜官县也迅速发展起来,在众多奴隶的劳动下,铜官县成为魏国最大的铜矿开采和冶炼中心。

而当年夏天,洪水爆发,高顺施法,将多余的江水全部收入系统空间,使得长江下游免遭洪涝灾害这成为道教宣传的重点内容。

滔滔江水在高顺身前消于无形,下游江水顿时温顺,观看的百姓成千上万,皆震惊当场,不由的相信高顺乃神仙下凡,或者是得道的高人。

这不仅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许多百姓自发的请高顺的塑像回家供奉。

而高顺在事后将收入系统内的江水逐渐释放出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系统空间的一项巨大的功能,他可以凭意愿将空间内的江水化作雨水,至于下雨到何处,只要是在一千公里范围内皆可控制。

在北方干旱少雨的地方,连续试验几次,效果明显。

这令道教众人高兴万分,对外宣布,道教能求风祈雨,保百姓昌盛平安。

然而,高顺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即便下雨一亿立方,也不过是一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不足以让久旱之地立即改观,而取水再多了,则会影响长江的流量和流速,使得泥沙加速沉淀,于长久不利。

于是,他每日最多取水一亿立方,夏天多取一些,冬天少一些,每年五百亿立方。

看来只能救急,而不能改变北方或者西北干旱的气候环境了。

能在小范围内下雨,已令道教众徒欣喜若狂了。

第二年,黄河又发大水,若是冲破堤坝,则后果不堪设想,高顺再次出马,将多余的洪水收入空间,使下游数百万百姓免遭洪水灾害。

高顺真真实实的成为魏国的保护神了。

国泰民安,朝廷官员也非常高兴,有人向皇帝建议,既然高顺如此喜欢山,不若把五台山、恒山、华山、泰山、武当山等皆送与高顺,反正这些山暂时也不能为朝廷带来利益,若是高顺大肆建设,不仅能让当地百姓受益,对朝廷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众多大臣立即支持,比如把恒山送与高顺,则幽州、并州和安州皆从中受益若是把华山送与高顺,则洛阳和长安便高枕无忧了。

皇帝犹豫不决,若是惹得祖父不满,将如何是好?毕竟算计祖父,非后辈所能为,传扬出去,他这皇帝位如何还能坐得?

更有大臣建议,连同每座山下的一个县,一起送给高顺,则效果最好,也算是对皇祖父的孝敬。

皇帝高弘焘不能做主,便派太子前往安庆城咨询高顺的意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