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从婺城的东城墙照进城中的那一刻,婺城已经喧闹了一个多钟头。

街道上人流如龙,嘈杂声一片,老幼妇孺在带领他们的督官的安排下按照编号次第出城,混乱但却存在着不一样的秩序。

“跟着这面旗帜,如果找不到我,就找黄色的旗帜,黄色的旗帜跟咱们是一个队伍的,他们会帮你们找到我。”

举着小旗子的十户督官站在墙头,扯着嗓子吼着,周围太嘈杂了,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十户人家近三十人都听到。

“我叫什么你们不用管,记住乙二十三,这是咱们的队伍编号,你们就这么称呼我,便于你们记忆。”

他说着从背包中拿出一捆黄色的绸缎。

“每个人都把它绑在手腕上,找不到我,就随便找个举旗的,把这个给他看,就能找到我,就能归队。”

他跳下墙头,分发手中的黄色绸缎,底下人却不敢去接。

“不敢拿,不敢拿。”那妇人看着绸缎连连摆手“圣人用的颜色,不敢用,不敢用的。”

黄色历朝都只有皇家能用,这人却是明白,不敢接。

乙二十三直接把绸缎塞在她怀中,口中大声说道:“颜色不够分了,这是益王自己毁了衣衫给你们做的,怕你们走丢了找不到家,记得益王恩德就是。”

那妇人听了,用一双粗糙的手不停的抚摸绸缎,那绸缎上尚有半截龙头,她的手划过,刮得绸缎起丝,她也落下泪来。

这一幕在城中时有发生,满城都是乙二十三这种举着小旗的督官,算起接近三千人,加上他们的各级上司和联络官,总共动用了五千多人。

这是赵昰对督官系统做的一个改革,从领人转至领户,不按人头算,按户算,其次增加小旗、编号,方便管理。

昨晚,赵昰拿到婺城户籍文案的时候只觉得一阵头大,这婺城有近两万八千户,总人口近乎十五万,算每户一个半壮丁,总共三四万壮丁,还有十万人要南迁。

这庞大的基数,如果像之前那样不管不顾的往南走,一路上死伤能近十分之一,要不然,便要想一个妥帖的办法。

赵昰想来想去,想到了前世的一次旅游,在旅游集散中心,人山人海的却又有着独特的秩序,依靠的,就是导游和导游高高举起的小旗。

于是,就应运而生了以赤、橙、黄、绿、青、蓝、黑为颜色的七色旗和七色督官团。

之所以没有白色和紫色,前者因为不吉利,后者完全因为紫色太少。

本有人进言去黄换白,赵昰自然给否了,而且捐献了自己和皇室宗族的很多衣物,可以说整个黄色一系都是从他这里流出去的。

城内混乱,城外亦不安宁,两万禁卫军已经临时散开,每人带领两三个婺城内的青壮开始挖壕沟,造篱笆,建子墙。

这是一个庞大却并不复杂的工程,有江老将军在,自然指挥若定。

赵昰跟在老将军身边,认真学习观察,主义虽然是他出的,但领兵打仗的本事还是要积极学习的。

他不止自己学习,还早早的把赵昺叫了起来,不过不是让他和自己一样跟老将军学习,而是跟着嗣秀王、杨亮节学习督官那一套。

在他的想法中,弟弟是安排走文政一路的,至少在自己没有意外阵亡前,他并不准备让赵昺战斗在第一线。

“让尽量多的兵士看到你。”江万载跟赵昰边走边聊“尽量不要摆出有情绪的表情,如果士气足够,可以摆出笑容,如果士气不够就不能笑了,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愁眉苦脸的,除非自己一个人在大帐中。”

赵昰点头表示认同,同时挥挥手打断杨世隆的记录——此时杨世隆手上拿着一个木板,木板上放着纸上,手上提着毛笔——自从赵昰昨天的演讲过后,无论赵昰走到哪里,杨世隆都带着这样一套装备。

“让他记吧,益王发明的军体字,不正是为了传播您的‘道’么。”江万载说道“说到军体字,益王这段时间对禁军的所作所为已经得了军心,军体字若能大范围传播,千军之福。”

赵昰腼腆一笑,别人恭维他,他都是生受,唯独江万载这样说他会不好意思。

“为下一步打算而已。”赵昰没有谦让,说道说道。

“益王还从未说过您下一步打算呢。”江万载说着,正见到前方一个篱笆立的歪了,众人推不动,他轻道一声‘益王稍等’,带着亲兵上前帮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