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尚且没来,送礼的人就先来了。 第二日上午,先是李公府上的人送了一只端溪砚,周宣推辞不得,只得好好收下了。到了下午,周公府上也送了礼来,竟是一套齐全的经书注疏。古代读书人想弄齐这一套可不容易。既然上午收了李公的礼物,下午周公的礼物自然不能不受。周宣仍是将之收好了,好好谢过对方。 她却不知道,周李二人已在心中谢过她许多次了。 话说当年,周李二人乃是同榜进士,也曾是无话不谈的同僚好友,谁知日后立场相悖,渐生嫌隙。但若说旁人推测的深仇大恨,那是真的没有。只不过二人官位渐渐增高,逐渐成为了自己这一派的魁首,做事也渐渐不能随心所欲了。 这两人儿子同年下场一事,别人都觉得他们是借此别苗头,只有二人心里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二人身处高位,平日里也是公务繁忙。一日,李骐去拜见皇帝时,皇帝似乎是忽然想起,问了问他的家人。待回家后,他感觉自己平日因公务繁忙,冷落了妻子儿女,于是问了问幼子学业,觉得已能下场,就报了今次的县试。 他错了,真的错了,陛下关怀臣子自然不止关怀一人。周青和处也收到了陛下的关心。之后发生的事大致类似。 县试报名的第一天,两家人在官府遇见了。然而幼子无知,仍是报了名,待二人下朝知晓,已经晚了。 之后这一个多月,虽然不算寝食难安,但为这事苦恼是少不了的。如今两人实在是陷入了一个怪圈,不想争,不想斗,却被什么东西裹挟着,不得不争,不得不斗。进一步,必然招致圣上猜疑,退一步,身后的人也不会让他们后退。如今二子同时下场,得了第二的自然是大丢颜面,得了第一的那个也未必开心――对方报复,自己护不护主考官?护了,就是递给政敌一个结党营私的话柄;不护,难免让属下离心背德。纵然主考官是按真实水平定名次,又有谁会相信呢? 二人思来想去,几乎要让孩子称病弃考了,只是一想,这视同于临阵认输。只得眼看着傻儿子们欢欢喜喜下了场,回来还说一句定会得一个案首,给爹爹争面子。 到了放榜那日,两人竟都未得案首,第一名乃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童子。凌景初使人誊抄了案首的试卷送到两府上,还和同僚到处夸奖了这案首一番,两人不由都在心中暗暗赞了一番此人会做人。 再看这学生文字,果然也是有着扎实基础,心思细密,肯用心的,不是那种聪明,能背下书,却不谙实务的。两人也是起了惜才之心,因此都备下礼物,一来褒扬小学生,二来显示自己绝无私心,让下面的人不要自作主张去找这个小学生的麻烦。 三日时光转眼就过。这宴会需要举办将近一整天,因此周宣这一日清晨就起来了。她先已经备好了一件竹青色的棉制长袍。毕竟她的假身份是举人遗孤,穿的太好未免让人起疑。 这年代读书人的发型没什么可折腾的,区别就在于束发的发饰。周宣想,这毕竟是正式宴会,带方巾未免不够庄重。于是找了一个质地平平的独山玉发冠,给自己戴上。 周宣父亲本就生得俊朗不凡,母亲更是名动天下的美人。她也继承了不少优良基因。又因为自幼习武,身高也比同龄人高上一截,此时做了文士装扮,唇红齿白,身材纤细,已有了两分潇洒少年的感觉。 宴饮地点定在城东桃林旁,离周府不算太远,周宣不打算乘车了。天光刚破晓,她就孤身出了门。 这次考试,她出人意料地夺得魁首,将两个相府公子压了下去,年纪又小,宴会上被人关注是个必然,被好事人测试估计也是难免。因此这一路她也没闲着,一直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式。 这路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周宣走了两刻钟就到了。此时林外已停了三五辆车。林中也有三五学子在谈天。 此时已是二月末了,桃花已经打上花苞,含苞待放。周宣不认识别人,也不打算现在就去结交,于是就往桃林深处走去。打算赏赏早春的美景。 这桃林桃树间距不大,好在周宣年纪还小,身材不高,动作也灵活,穿梭其间倒也没遇上多大阻碍。 又过了会,她看时间也快到了,于是又按原路走了回去。此时已来了三四十人,按县试十分之一的录取率算,应该到的差不多了。她忙整了整衣襟,走到了学子丛中。这些通过考试的学生平均年龄不大,大都不过十几二十岁,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三十余岁,再大的就没了。 不过这些学子里年纪特别小的也不多,除了周宣外,最小的也有十二三岁了。 过了约一刻钟,本次考试的主考官凌少尹也来了。他不过四十余岁,身材高大,生得白皙,留着胡须,是一个颇为符合古人审美的美男子。见他来了,众学子也不再说话,都面向他站立好。待他坐上了主位,学子也纷纷向他行了礼。 接着就有人来排座次,众人按名次一一坐在左右。古代以右为尊,周宣就坐在凌少尹右手边第一个。她对面正是李诚,而身边正是周樾。众人目光纷纷往这边投来,周宣只作不知。凌少尹祝了酒,大家纷纷将杯中酒饮尽,就开了宴。 凌少尹见她虽然年幼,却行止有度,眼神清正,不卑不亢,已经添了几分喜爱。因怕她不胜酒力,待她饮完了第一杯酒,就嘱咐侍者,只给她添上果子露即可。 待凌少尹祝了三次酒,便开始一一和过了考试的学生一起交谈。先问了周宣的家庭状况,待知道她是个孤儿,又见她衣饰均不华丽,难免又添几分怜惜。接着又问了问之后几名的家庭状况,两位相府公子也不以家事骄人,恭恭敬敬回答了,足见家教严正。 待酒过三巡,侍者就上前来撤了酒杯。 凌景初见众人拘拘束束,便想寻个法子活跃一下气氛。于是他便唤人去了一打梨花笺,说道:“今日学子集会,恰逢早春,便以《早春》为题作一首诗吧。不限韵。就以两刻钟时间作限制。”说着就吩咐左右去备香炉。 周宣原本还在想其他杂事,听闻此事,真是悚然一惊。她自从到了这个世界,别的倒是学了不少,作诗真没学过。她又为人清高,不屑抄袭前世古人的诗词求名。沉吟片刻,只得起身告罪:“回禀大人,学生自幼在家中习读圣贤书,未曾学过作诗。望大人宽恕。” 这倒是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了。连凌少尹也不提防有这么一出,还道她谦虚。再一看她神情,才知道这是真的。要知道这世界科举考试虽然取消了诗赋这一科目,但是诗毕竟是读书人必需之物,到了能下场的年纪,就是做的不说多好,总也能写成一首。 凌少尹只得说:“你且先写一首看看,有韵错了也无妨。你年纪小,专注圣人文字也没什么错,且先坐下吧。”如此安慰了一番。 周宣只得坐下苦思。直到了时间快到,才勉强诌得一首:和风吹化雪,暖光照开冰。檐下双飞燕,枝上数啼莺。 有人原先还存了几分怀疑,见了这诗,也只得相信她是真不会作诗。只有凌少尹对她好感较高,还开解了她两句:“你这诗主题还是对的,只是用词太浅近,描写也还差几分生动。也是因为你年纪小,一来没有学过,二来见的景物也少。待入学后,学过作诗便好了。不需太过挂心。” 旁的人则是表情各异,只是碍于主考官在此,不便议论。 到最后,众人一同点评所作诗歌,周宣名落孙山自然不用说,最终结果是周樾得了第一,李诚得了第二。 经了这一场意外,气氛也活跃了些。众人渐渐开始畅快交谈。 周宣身侧坐的恰是周樾,他穿着一件蓝色锦袍,束着玉冠,生得不算英俊,但是白皙斯文,是长辈一看就喜欢的那种孩子。二人也攀谈了几句。原来这周樾是周公的幼子,如今还不到十三岁。因父亲做官,已经恩荫入太学读书。 如此才过了一刻钟有余,忽然来了一个陌生的黑衣侍者来问是谁在此地举办宴会。原来是康王世子来桃林赏景,听得此处有人声,又见边上有车马,因此遣人来问问。待问明了是凌少尹在宴请县试过关学子后,就退了下去。 见周宣不清楚康王世子是什么人物,周樾难免给她讲解几句。 先帝英年早逝,膝下只有一位皇子与一位公主。皇子就是当今皇帝,公主当年出嫁时封了同昌长公主。她是皇帝唯一一个亲生妹妹,虽然幼失护恃,但是兄长一直对她宝爱非常,在她出嫁时几乎出了小半个内库为她办嫁妆。可惜红颜薄命,公主不过出嫁三年就难产而死。 除公主外,皇帝最近的亲戚就是三个叔叔,分别被封作安王,福王,康王。三人都已去世,王爵由世子继任。 因此,现在的康王世子正是皇帝的堂侄,周宣的堂兄。 本朝宗室不许参政,因此前几代里这些宗室也没有多强的存在感,但是因为当今圣上一直没有子嗣,甚至后宫空虚,不肯纳妃。这几个和皇帝关系最亲近的宗室子弟也逐渐引起了各路人马的注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