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身有些基础,苏清在现代研究生和博士生读得均是古文献,一个冷门里的偏门专业。

苏清现代的家是在南方的,商业发达,本科的时候应着家里的意见读了商科,好找工作。待继续深造时,便由着自己的喜好读了古代文献。

苏清运气不错,待她博士毕业,政府那几年特别重视这一块的投入和研究。

这方面的人才很是紧缺,她直接进了导师的研究院,进去后没到一年就可以独立带团队工作了。

据苏清了解,这童生试其实类似于入学考试,一共三个层级,县试和府试每年均有,通过后就可以到县学或府学读书。

院试两年一次,通过就可以去州学读书,名列前茅的还可以推荐到国子监,通过了童生试便成为了秀才。

秀才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为秀才就代表了有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一部分特权。如免除个人的税赋差役、见知县不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

秀才的功名并不能够带来财富,秀才没有俸禄,若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也不能为官。

童生试的最后一关院试是由学政主持的,每次不过取百来名,就算最后不能在乡试中举,获得秀才的功名也是极不容易的。

就以苏清所在的越州为例,下辖了十几个府和县,县试和府试一般取两百人左右,院试在这两千多人的基础上也是取两百名左右,连十分之一都不及。乡试录取率只低不高。

未中举的秀才有些会回到家乡教书或者被富贵之家聘做西席成为夫子,也有一部分入了官员的眼,成为吏或者客卿存在。

秀才在地方乡村中的地位却很不一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

由于其在地方官吏前所有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百姓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

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乡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习惯。

待通过了童生试才算获得了科举的资格,才能参加之后的由巡抚或道台主持的乡试,待乡试中举后则继续参加礼部的会试,会试过后则是皇帝主持的殿试。

通过会试就成了进士,看情况取两百到五百人不等,层层筛选下来,从县试到会试,万不存一。

苏清想想这“录取率”,心里略慌的,但她也没什么擅长的,从前也算个“学霸”,只好鼓起勇气上了。

原身十岁就进了学堂,到现在也四年多了,去年开始就参加县试了,但两次都没通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