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你没事儿吧。”

绿珠赶紧跑过来,把秦川扶起来,浑身上下打量了一番。幸好,门前是黄土地,也就是蹭了一身土,并没有受伤。

绿珠低头俯身,帮秦川拍去身上的土。

“这件事,不准对任何人说,倘若走漏了风声,家法从事。”

秦川恼羞成怒,一脸严肃的对绿珠说道。绿珠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但是嘴角却不自觉的扬起一丝弧度。

唉!出师不利啊,被个小丫头嘲笑了。

秦家并不住在武阳县里,而是住在县城外的庄子上。三进门的大宅院,院墙垒的很高,是那种大青砖,小黑瓦。

庄子上除了秦家大院之外,就没几户砖房了。

大多数都是土培房,房顶上盖得是茅草。

出了院门,沿着黄土路一直往坡下走,放眼望去,把一大片青绿色的麦苗,全都是秦家的田亩。

五百亩地有多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天安门广场,占地660亩。

再举个例子,一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占地大约是10.7亩地。也就是说,五百亩地,有大约46个足球场那么大。

“秦少爷好。”

“秦少爷。”

几个路过的佃户给秦川打招呼,这个庄子上的人都是秦家的佃户,一共43户,大概二百多口人。

虽然土地不少,但是吃饭的人也多啊!

五百亩地,养二百多口人,并不容易。

毕竟古代的生产力与现代不能比,一亩田里能产个一二百斤的粮食就不少了,还得是不闹天灾的情况下。

原本庄子上只有不到三十户,但是秦家人乐善好施,经常收养流民,渐渐的就增加到了这个数目。

这只见人多不见田长,并不是好现象。

幸好秦老爷是举人,举人是可以免除税赋的,这才不至于捉襟见肘。不过,总的来说,还得靠天吃饭。

收成好了就能攒点,收成不好就得吃老本。

“少爷,你怎么就走出来了?夫人让你多在家休息。”

下了庄子,刚到田边,就看到远远的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男子走过来。这是秦家的管家秦守田,祖上就跟着秦家太爷,是最信得过的人。

“不碍事,我这身体健康的很,秦叔您把咱家田里的情况给我说说。”

既然是要当地主,那么肯定就要知根知底。

原先的书呆子秦川一门心思在书上,根本不会过问田地里的事情,导致现在秦川两眼一抹黑,连自家的基本情况都不知道,怎么种田?

“少爷,这些事儿您就不用操心了,交给我您还不放心吗?您就安心读书准备今年进京赶考就成了,这些杂事就交给老奴吧。”

秦管家第一想法就是在劝秦川去读书,这也无可厚非。

秦管家可以说是秦家资历最老的人了,小时候就跟着秦川的爷爷当书童,秦川父亲刚成家的时候他就是管家,那时候秦川还没出生呢。

甚至秦老爷对于秦川的最大期盼就是他能金榜题名,对于读书之外的任何事,一概不让秦川接触。

所以,秦管家自然也是本着这个理念做的。

“家父英年早逝,我也得负起应有的责任,秦叔您也辛苦了。该知道的事情,我还是要了解的,您就给我说说,别让我两眼一抹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