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我几乎没怎么睡觉,直到天快亮了,才把这些拍下来的照片全看完了,但是仍然摸不着头脑。我打了个哈欠,起来伸了个懒腰。眼望着外面渐渐亮起来的天空,心情也舒畅起来了。

早晨喝了一碗粥又吃了一个鸡蛋,我爸骑着摩托车去道班了。我闲着无事,继续在网络上查询有关墓葬的知识。无意看到一本名为《中国陵墓史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书,点击了几页,感觉写的非常有意思,于是便一直看了下去。

这本书并不是按照历史年代来写,开篇介绍的是建国后对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的挖掘过程以及考古发现,通过陵墓规制与文物来探讨中国文化对于人死后安葬风俗的影响。下笔严谨而不失风趣,文章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我这种病急乱投医的选手。

点击到第四章时,居然是收费章节。我苦笑了一下,暗想现在的作者也都不容易,尤其是像这种社科类书籍,找出版社出书还要自己花钱,在网上连载又到处都是文抄公,为了糊口而收费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注册为会员后充了一百大洋,这才继续看了下去。

也许是自己花了钱的缘故,后面的章节我看得非常仔细。所以收费也有收费的好处,会让你珍惜你买到的东西。

突然,我被书中的一段内容吸引住了!

中国历史上有两座大墓曾经遭受大规模盗掘而安然无恙。一座是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率领大军攻入咸阳,除了一把火烧了秦皇宫之外,还要革死人的命,派了十多万人的军队去挖掘秦始皇陵。但是连续挖了一个月,虽然将地面上的建筑尽数毁掉,但是却进不了封土堆,最后只得放弃。另一座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乾陵。这位历史上名声赫赫的女皇帝在死后被安葬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据说放进墓内的金银珠宝是唐朝十年的赋税收入。当时可是经历贞观之治后的唐朝,国力强盛,可见乾陵内的陪葬是多么丰富。安史之乱后,大唐走向衰落,各地的节度使拥兵自重,朝廷大权又被宦官把持,中央政府丧失了对于地方的管辖权。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藏有大量陪葬品的皇帝陵寝也成为地方军阀和盗贼的目标。

第一个向乾陵下手的就是历史书上曾经隆重介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先生,也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一名句的作者。虽然这位仁兄现在已经从大部分历史书上消失了,而且其身份也从革命家越来越变成草寇,甚至很多文人开始将他指责为杀人魔王。但是在历史上,他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至少他站起来与命运和不公正的时代对抗。这位曾经的革命家在打进唐朝首都长安后,很快发现钱不够用了。

要打仗,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于是有人告诉他说:武则天的陵墓里有很多金银财宝,干脆反这个地主婆的坟挖掉算了。

黄巢先生一听大喜,地主阶级反动派的头子还安然无恙的睡在坟墓里,这说明革命还很不彻底。于是黄巢一声令下,四十万农民军杀奔梁山,准备把武则天的尸体从坟墓里拖出来,踏上千万只脚,让她永世不能翻身。

顺便把陵墓里的金银珠宝拿出来,给穷哥们分了!

从古至今,盗墓不仅是个技术活儿,同样也必须是有文化的人才能干得好、干得妙。虽然现在抓住的盗墓贼十有八九都是愚昧的农民,但是有没有想过,是谁,指导他们去干的?那些藏在背后的衣衫整洁的家伙,到底是谁?

黄巢先生虽然也算得上半拉子知识分子,但是谈起盗墓知识,他只能算个幼儿园小朋友。他派了很多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去寻找乾陵的找墓道,结果都失败了,而且被打跑的唐朝反动派正在调动军队准备反攻。时间对黄巢先生是非常不利的,于是他把那些无用的知识分子全都砍了头,带领四十万大军来到梁山脚下,准备搞一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盗墓活动。

黄巢先生的方法简单、直接而又粗暴。不是说找不到墓道吗?那好,我就给你挖出一条来!黄巢的 40 万大军在梁山挖了一条长两公里、深 40 多米的大沟,试图通过横切山脉的这条大沟,来寻找武则天的墓道。

很可惜,黄巢先生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是他不怕,因为黄巢先生有的人马,于是他准备挖第二条,如果第二条不行,他就挖第三条、第四条。总之他下决心要一直挖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但是黄巢先生虽然有足够的人马,但是他还是缺少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时间!

唐朝皇帝终于调动了所有能够使用的兵马,还向周边的少数民族借兵,后来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牛逼的李存勖就在这个时候粉墨登场了。唐朝的反动大军很快杀回了长安,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农民起义虽然在初期可能发展迅速,但是与职业军人作战,他们一定败得非常惨。

农民起义要获得最终的胜利,必须要有职业军人参与其中。不管这些职业军人是主动加入农民起义军还是被俘后参加革命,只有职业军人参加革命,革命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黄巢的大军很快就被人数远少于他的沙陀族军队杀的尸横遍野,就此退出长安。虽然不久后他曾短暂的又一次占领长安,但很快就被击败,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武则天的陵墓就这样从最危险的一次盗墓行动中幸免于难了,只留下那条深深的黄巢沟,时至今日仍然静静的躺在梁山主峰西侧,诉说着历史的悲哀。

“黄巢沟”这三个字出现在我眼前,我突然跳了起来,嘴里不由得叫出声来:“我明白了!哈哈,我明白了!”

我从卫星地图中很快定位了黄巢沟的坐标,然后不断放大,直到它清晰的出现在我眼前,我将它截图保存。然后又找到和平村与镇子交界处那个无名小山的卫星地图,同样截图保存。

两张图并列在电脑屏幕上时,我惊讶得合不拢嘴:虽然从山形上来说,这个无名小山与梁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那条所谓被挖断了龙脉的沟的走向和外形,与黄巢沟简直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那个神秘的客人并不是要挖断所谓的龙脉,而是他想要盗墓!

我把昨天拍到的县志中有关老骨沟城出现沟渠的部分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实像我想像的那样,这个神秘的客人弃船登岸后,并没有留在当地官吏为他准备的住宅中,而是带人跑到了荒凉的老骨沟城,在这一带挖了很多条神秘的沟渠。只是由于这一地区当时人烟稀少,直到他走了之后,才有人发现荒山野地突然出现了沟渠,并将情况报告给了官府。

我可以确认,他并不是在找什么龙脉,而是在找一座大墓。至于说他到底找到了没有,我倾向于没有。因为如果他找到并挖掘了大墓,那么他不会匆匆离开,甚至连挖开的很多沟渠都没有做一下掩饰。这说明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他慌慌张张的逃离了这里。

无名小山毫无疑问也是他寻找大墓时确定的目标之一,只是很明显,这里并没有他要找的古墓。因为从他所挖的这条沟来看,正好从小山包的三分之二处横切。采用这一比例的好处是如果这是一座大墓,则挖掘时不会损伤主墓室的顶部,又能找到墓道。事实上这与黄巢沟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建国后对于定陵的挖掘,也是采取这种先挖“探沟”来寻找墓道的方法。

对于县志的查询并非全无是处,因为我可以判断在D市的范围内,确切的说是在铁西地区,确实曾经有一座大墓。这座大墓在历史上可能非常有名,所以才有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挖了很多条探沟来寻找它。

难道这座大墓就是现在的老温山头吗?如果是它,当年那个神秘客人其实离真正的大墓已经不远了。因为按照直线距离,从那座无名小山到老温山头不过两公里远。

我兴奋的在屋里走来走去,一颗心仿佛都要跳出来了。于是我抓起手机拨通了大飞的电话,那边刚响起他大大咧咧的声音,我就大声说道:“快到我家来,我有重大发现!”

半小时后,我又坐上了大飞的电驴子,向那座无名小山驶去。

在车上我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简单的告诉了大飞,他喃喃说道:“不可能吧,我天天从那儿走,怎么从来没想到呢?”

“你能想到才是见了鬼了。”我得意的说,“咱们这次县志没白查,这一带确实有一座大墓,不知道是不是老温山头。”

“这和咱们遇到鬼有关系吗?”大飞不解的问,“还是你真想去盗墓?”

“盗个屁墓!”我有些急了:“那天晚上咱们遇到的怪事说不定就和这座大墓有关。古人建墓时,有时会在墓里放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秦始皇在墓里放水银,可以改变陵墓周边的天气;有的皇帝会把天上落下陨石放进陵墓里,这些陨石会形成奇怪的磁场,使陵墓周围发生一些违反物理定律的现象……”

我滔滔不绝的讲着。当然,与其是说给他听,还不如说给我自己听。因为他压根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到了无名小山后,大飞将电驴子停在路边,我俩穿过一片玉米地,那条龙脉沟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在历史的书页中躺了九百多年,如今它就这样清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这让我和大飞心潮澎湃,真想大声叫喊一番。

经过九百多年的风水侵蚀,这条沟的深度已经不到两米了,但是仍然可以清晰的看出当年人们挖掘它时的痕迹。我和大飞沿着深沟向山上走去,延伸了大约一里多地,这条沟才消失。我和大飞没有停步,折向东走,一直爬到无名小山的最高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