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日,赵冬寒每天都在拜访宁波府的各个书院,结交其中有才学的先生。两日的奔波下来,赵冬寒拍了拍手,坐在县试科举棚前的茶楼上,远远看着下面的科举棚,心中充满了自信。
普通的科考棚,大小均座北朝南,最南有东西辕门,圈以木栅,有一大院,院北为正门,叫「龙门」,龙门后为一大院,供考生立院等候喊名。再北有三间大厅,中间为过道,考官坐西间,面东点名。再北有很多简易多排座位,供考生写作。
二月初七。
县试考试正式开始。
黎明时,就有一群考生在科举棚外等候考官点名了。赵冬寒见他们个个带着考篮,里面装着文具和食物。再看看双手空空如也的自己,有点尴尬啊。还有门口也有正在卖考篮的,里面笔墨纸砚齐全。赵冬寒上前询问。
什么?二两银子?奸商啊,奸商!坐地起价啊。
但奈何这是卖方市场,不得已,赵冬寒还是只能买了一个。再问问一旁卖食物的小贩。包子三文钱一个?饼五文钱一个?果然是无奸不商啊,平时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事的人都哪去了,这是赤裸裸的敲诈啊。
看看周围,像自己这样在考场买这些东西的傻子也没几个,罢了罢了,买吧。就当为宁波府的GDP增长做贡献了。
赵冬寒看了一下自己钱袋的余额....只剩二十多两了。
当初赢来的一百八十两银子都快被赵冬寒挥霍完了,他这十多天在宁波府里,每天的消费都有十两银子之多。普通人家,一年的花费都要不了一百两银子。
可能是因为赵冬寒现代人的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对银两的价值概念不高。要是换成人民币,他肯定能精打细算,不会这样挥霍无度。而且初来明朝,对什么都好奇,什么东西都想尝试尝试,花费自然也就高了。
看着这仅剩的二十多两,赵冬寒心想:先把县试这几天坚持过去,过几天再想个法子赚钱。
“赵冬寒。”有官吏叫到赵冬寒的名字。赵冬寒连忙上前。一旁的衙役走了过来,开始搜身。在进入考场前,会有搜子搜查考生全身,防止怀挟抄写等纸张入场。
衙役在赵冬寒身上上下其手,看似在搜赵冬寒的身,其实根本没有碰到他。
搜身都这么水的吗?赵冬寒正纳闷呢。
“赵公子,这边请。”另一个衙役直接拉着他悄悄往考场走去。不是还要唱保的吗?
原来入场后,考生还要先向考官一揖致敬,立考官背后,再集合做保廪生,次第向考官一揖致敬,立考官旁监视。童生点名入中厅大堂接卷,高声唱某廪生保,廪生确认后应声唱廪生某保,此为唱保。如做保廪生对考生有疑时,立即县官查察或扣考,大堂上有刑枷伺候。
赵冬寒以为张知府当初信中已经帮他安排好了,但张知府压根就没管,而王经历以为保人就是张知府,哪敢多问。于是直接让赵冬寒入考场。
进场后,已经有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正在桌前站着,等候着考试的开始。衙役给了赵冬寒一个木牌,上面写着自己信息和座位号。赵冬寒迅速找到了自己座位,站在桌子前观察着四周。
周围大多是十四五六岁的孩子,小的也有七八岁那么小的,像自己这样十八岁的已经算年龄大的了。
“放开我,放开我。”赵冬寒往考场门口看去,又是一个携带小抄被抓住的人。像县试府试这些考试,携带小抄被发现之后受到的处罚并不严重,最多就是几年内不能再考。但院试,乡试那等考试,一旦被抓住携带小抄或者作弊,就严重的多了,轻则剥去功名,重则关入大牢。
赵冬寒看看周围的考生都在闭着眼睛,嘴里默背着。而像自己这样转过来看热闹的人可没两个,赵冬寒和不远处一个和自己一样转过来看热闹的小胖子对视了一眼。看来是同道中人啊。
不过古代的这些读书人还真厉害啊。放在现代那完全就是老师口中的学霸啊。一心只读圣贤书啊。
考场的大门关上了。监考官也拿着卷子,挨个对照着桌子上刻的名字和考生手上拿着的木牌是否对应。
检查无误后,监考官开始发试卷。
县试考试也正式开考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