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他和金河石说的是时代需要争论,实际上《萌芽》更加需要争论,因为杂志改版和前两界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原因,《萌芽》杂志已经渐渐走出困境,有了几分起色,可是距离八十年代巅峰时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必须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才行,而陈俞安这篇文章就给了他们一次很好的机会,当年《中国青年》杂志因为潘晓那篇《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红极一时,讨论这个话题的信件从全国各地像雪片一样飞到《中国青年》杂志社。

不仅带动了为期半年的热烈讨论,连带着《中国青年》杂志的影响力和销量也是一路走高,他看到了这篇文章,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重现《中国青年》当年的神话,让《萌芽》杂志也成为一代人的交流平台。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萌芽》杂志也会像《中国青年》一样,一跃成为当下青少年阅读的首选,影响力还有销量自不待言。

以赵天昌多年从事媒体行业的经验来看,这一情况很有可能发生,现在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保护好陈俞安的身份,不要让这场风波干扰到他的生活;因此,首先要保证他的真实身份不能泄露,其次要先和他打好招呼,让他在本地也小心些,不要轻易接受记者的采访。

考虑完这些,赵天昌找到这一期的其他稿件,开始琢磨着该如何安排这一期的排版顺序,还有封面来,或者,我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在刊首就推荐这篇《八零后真是‘垮掉的一代’么?》,顺带着也可以帮陈俞安分担一些压力。

既然要承担这篇文章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自己不做点什么就实在太过意不去了,一想到这儿,赵天昌就拿起纸笔,开始皱着眉头认真思索起来,好半天才写下了第一行字,“人年纪大了,看到年轻人种种新鲜的行为举动,总会觉得十分别扭......以及受过去很多文章的影响,过去我对80后一代的观感有些不太好,可自从当上《萌芽》杂志的主编之后,看到这么多优秀小作家撰写的优秀文章,我对他们的感观大有改观......”

“最近,我又收到了一片八零后为他们正名呐喊的文章,读过之后沉思许久,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多年的偏见......”

“这篇文章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对八零后莫名的污蔑,彰显了八零后的精气神.......”

赵天昌这边在为自己的文章而苦苦思索着,陈俞安这边则迎来了难得的放松时间,一转眼周五就到了,上个星期因为要进行摸底考试没有放假,这个周末他们总算是可以休息了。

“俞安,明天早上一起踢球去?”一放学,于江峰就窜到了他的座位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