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颉的悲惨人生大概就是那时候开始的。

父亲去世,家里顶梁柱一垮,没有了收入。眼见杜颉就要上学,王秀英擦干眼泪,决定南下打工。

杜颉记得那时刚过完年没多久,天气很冷。他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母亲给他织的围巾和手套。母亲抱着他哭了一阵,最后提着两个尼龙包,跟村里其他南下的人一起走了。

杜天衡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心境难免沉郁哀痛。不过他的性子素来坚韧,眼下还有个幼小的孙子靠他抚养,很快便振作起了精神。他在附近一个村里买了四十几只鸭苗,二十多只鸡苗饲养起来。家中的菜地向来是王秀英在打理,现在他接过来继续种些时蔬。

他的年纪大了,没力气种水稻,于是把家里的两亩稻田包给村里人耕种。每年分得些稻谷,也足够祖孙俩吃一年了。他另有一子一女,女儿杜世清嫁给了镇上姓刘的一户人家,现摆水果摊谋生。小儿子杜世武专给人砌房子,娶了镇上一户姓薛人家的小女儿,婚后搬到镇上住去了。

这一对儿女每月也给杜天衡一点养老钱,虽然不多,加上王秀英从南边寄回来的钱,养育杜颉是没有问题了。

杜颉见不到父亲母亲,每日哭着闹着不肯吃饭睡觉。杜天衡心里凄凉,却也没纵容杜颉继续哭闹。杜颉不吃,他也不劝,杜颉不睡,他也不管。等杜颉饿了累了,自然明白该怎么做。

自从杜世文死后,杜天衡不再像以前那样娇惯着杜颉。幼年丧父的孩子,命途注定多舛。他希望杜颉尽早锻炼出一颗坚韧的心,在充满苦难的世间英勇前行。

杜天衡年轻时那也是远近闻名的一条好汉。他会舞狮打鼓,方圆百里范围,谁家有大喜事,便要请他去一趟。除了舞狮,杜天衡耍得一手好棍法。一根竹棍到了他手里,就如那蛟龙出海,灵活矫健。早前不太平的年月里,他靠这条棍棒打退多少贼盗。如今年老了,这些英勇往事便化作下酒之言,说给杜颉听。杜颉爱听祖父讲古,还缠着杜天衡教他棍法。杜天衡闲来无事,想着自己一身本事带进棺材里可惜了,又不忍拂逆杜颉的心意,便认真教他练起来。

这杜天衡是老派的作风,奉行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他有意磨炼杜颉的意志,从基本功教起,到后来的招式,极尽严苛。祖孙俩在教练时,关系也一变而为纯粹的师与徒。杜颉本就聪明灵活,虽吃了不少苦头,但生性倔强,从不叫苦。天长日久坚持不懈的练习,年纪虽轻却小有所成。

如今的杜天衡最为村里人称道的是他治跌打损伤的功夫。村里孩子皮,摔倒跌伤是家常便饭。父母便斥骂着孩子调皮,带到杜天衡面前。杜天衡照例摸摸孩子的头,说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小孩子不懂这个意思,但见杜天衡威严的脸,心里害怕,也就不哭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