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黑色大马慢悠悠地走在大路上。
马上坐着一名少年,少年手中拿着一卷书,随着马背的起伏正读得津津有味。
忽听背后传来车马之声,少年收拢坐骑,让到一旁。
马车擦身而过,并不停留。
“何必着急呢。”少年用手扇了扇飞扬而起的尘土,又继续上路。
不一会儿他来到一座豪宅大门前,看见刚才的马车也停在门边。
少年将马交给过来的奴仆,问道:“焦大,这马车是谁的?”
“回周公子,听人说是建康那边来的人。”
“建康?”周复摇摇头,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他按照往常一样径直进了习家的大门,也不去拜见习凿齿,直奔藏书楼而去。
这几个月里周复已经来习家好多次了,都是趁着手中没有活的时候来,每次过来总要换走几本书籍。今天过来就是准备把一套三国志换了。
那时候还没有发明什么印刷术,每一本书都是靠人工手抄出来的,因此书籍显得特别珍贵。寒门子弟若想读书,就要向当地有条件的豪门世族借书,能不能借到还在两可之间。所以能够借到书的读书人都极其珍惜机会,趁着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将所借的书抄录下来。
但是周复基本不会抄书,他学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观其大略”,不求一字一句的意思,而是提纲挈领地将书中要说的要领归纳出来。
这样的读书方法使他有更多时间博览群书,扩展见识。
唯独老子一书,周复读之再读,抄之再抄,字字烂熟于胸,每每劳作之时,思及玄远之道,便如饮甘酪,偶有所得,更是手舞足蹈。
他常与小霖说,天下之乐莫过于读书有得。
周复将鞋子脱下放在门外,恭恭敬敬地进了藏书楼,将手中捧着的三国志放回原位,便在里面闲逛起来。
浓浓的墨香和书籍的霉味混合在一起,充斥着整个鼻孔。他很享受这样的感觉,像是君王正在巡视军队。
他随意从书架上抽出一卷书,打了开来,是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正朗诵间,周复感到自己的衣摆被人拉了拉。
他回头一看,见一童子站在身后,抬着头仰视自己。
童子七八岁光景,皮肤白净,头梳总角,阔额挺鼻,眉清目秀,让人一见之下甚是喜爱,只是身子似乎有些虚弱。
周复看了看周围,不见其他人,便问道:“小郎何人?”
“谢瑍是也。”
“你为何一人在此?”
“不是有郎君在吗?”
周复哑然而笑,“说的是。不过我是问你,你家大人在哪里?”
“大人在前堂议事,特遣小子来书楼寻书。”
周复见谢瑍说话奶声奶气,不觉喜爱,问道:“你要找什么书,我带你去。”
“襄阳耆老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