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复摸了摸下巴,他已经明白,习师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才提出问题的,他只是想考校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了。

不过这个问题比起之前那些问题要难多了。

他踱着步,沉思良久才回答道:“学生以为秦国之势不足为惧。祖逖将军中流击楫,豪情万丈,可惜朝中内斗不止,为之掣肘。桓温心怀异志,稍有进取辄思功勋,全无收复中原之心。”

说道桓温,周复心中便愤愤不平。

“以此观之,非战之罪也,朝中公卿人心所向才是北伐关键。人心齐,则泰山移,虽苻秦率百万之师南下,犹有一战之力。人心若是不齐,苻坚只需遣一偏师便可直取建康。此乃内政之忧,内政不修,则外敌可侮。然安石公大才槃槃、雄韬伟略,乃王佐之才,必能使朝廷上下齐心合力,共御外敌。

“至于苻秦却有三患。秦国之一统,徙五胡异族于腹地者甚多,苻坚外示宽容,阴图消弥,而各族猜忌,心怀报复。此乃尾长翼短之象,尾长则难曳,翼短则难举。此其患一也。何况北方连年征战,民心思安,粮草物资难济,非战之时也。坚若有智,当厉兵积粟,待晋暴主,到时吊民伐罪,收天下于囊中。此其患二也。坚好大喜功,自称英主,却任人不分贤愚,宠信前燕降君降臣,忠奸并蓄,有功不赏,有罪不罚,实乃庸主也。此其患三。

“故苻秦若不能克晋,则自行瓦解,各族将拥兵自重,不为坚所遣矣。因此学生以为,宜早不宜迟,大晋如能上下齐心,共襄北伐,则苻秦可破,中原可复!”

周复滔滔不绝,一边思考一边结合在“梦中的世界”里学到的历史知识,将当前两国的形势分析了一遍,听得习凿齿连连点头,受益不已。

“此言大善,听破虏一番话,老夫茅塞顿开。”习凿齿喜形于色,认为周复的分析精辟独到,“众人只知苻秦强大,却看不到它的弱点,破虏慧眼独具。那么以贤侄之见,假若苻秦引兵攻晋,当自何处始?”

“当以南阳、襄阳始。”

“何出此言?”

“天下地理山川之势可分九域,关中、河北、东南、巴蜀可为四角,山西、山东、荆襄、汉中可为四边,而中原乃天下腹地。

“如今天下九州秦居泰半,而晋唯有东南、荆襄可恃。南阳、襄阳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出中原,西入关中,乃天下东西南北汇交之地,四面可进,四面可出。秦若攻东南,则荆襄之兵顺长江而下,旦夕可至,秦军难尽其功。故秦唯有先取南阳、襄阳,控制长江上游,破东南之屏障,方可举兵渡江、淮,如此则江左之国不可立。”

习凿齿听罢,心头略感沉重,问道:“破虏可知,老夫为何问你这些问题?”

“学生不知。”

“方才府上来了一个客人。”

“我听焦大说是从建康来的。”

“正是。此人乃是谢家年轻一辈中的才俊之士。谢家有封胡羯末四俊,来人便是被称为末的谢琰,谢瑗度。”

“哦?原来是他。”周复知道王谢两家人才辈出,因此才能够多来年把持朝政。而谢琰正是谢家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

“你可知道他所为何来?”

“学生不知。”周复连番白眼,这些事情自己怎么知道呢,这个老习怎么这么喜欢问人问题。

“瑗度请老夫在仲秋之月作副中正,为襄阳士子评议定品。”

仲秋就是后世的中秋节,只是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中秋节,在秋季只有乞巧、中元、重阳三个节日。

“以老师的名望怎么只是作个副中正?”

“中正官自身品级需是上品,其次还要在朝为官。老夫虽然也是上品,却如闲云野鹤,早就挂印辞官了。若不是给安石公面子,老夫才懒得趟这趟浑水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