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天机难懂

由塘州电视台,塘州侨办,上官文燕等一行七人组成的文化交流服务队在国受到当地华裔侨胞非常热烈隆重的欢迎!

晚宴上市华侨工商联合会当值主席在介绍文化交流团情况时这样描述参加文化交流团学习孩子们:“这七百多名中小学生,是在国二十几个州推选出来的,他们大多是第四第五代华裔子女。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没过回过家乡的,许多人基本听不懂故乡话。孩子们对于故乡,祖先,唐山,祖国这样的词汇认知大多停留在一种框框的概念上。更别提对家乡文化,民俗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当然,这不能怨孩子。你们这次陪同孩子回塘州的家长也有二百多人吧。试问有几位能听懂家乡话?”

“我行。”“我会点。”“我们家祖父会。”台下像开了锅的热水,叽里咕噜开起了小会。

“好了,静一静!咱们现在就请塘州来的文化使者上官文燕小姐为大家讲几句地道的家乡话!大家掌声欢迎!”

文化使者像一道美丽的光环将上官文燕聚焦在公众面前。对于还在上大学的女孩来说这是个既令人兴奋又令人紧张充满挑战的工作。

随队的电视台李导曾开玩笑地说。“你只要在我镜头前晃来晃去就行。”虽然这是玩笑的话,但却很实际。文化使者有很高的出镜率。无论领导接见,合影拍照,采访交流,参观学习,各界联谊都少不了她美丽优雅的身影。

繁忙是八月的主题,面对塘州市民和华裔后代展现一份家乡人民的热情与温馨让文燕无暇顾念心中的私情。只是倥偬之间常有一丝愁绪悄然在心头徘徊。“不辞而别,他是不是恨死我了!”

塘州城西有座千年道观玉清宫,始建于宋代,明末清初两度毁于兵燹。现关帝殿,玄武祖师殿,三清殿,避雨亭等主要建筑均是清代嘉靖年间修复与扩建的。其建筑形式主要为石柱铁瓦,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大气素然。寺庙因年代久远,祥瑞所在,香火旺盛,香客云集。

而玉虚观中最让人称道的是后坡上的避雨亭。避雨亭前有三棵马尾松虽历经六朝而不衰,其松枝端的松针犹如张飞的胡须横生倒长。据说当年塘州第一任知府是清官,却屡遭贪官诬陷最终被朝廷罢官限期还乡,回家途中路遇此地恰逢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知府一家无处可躲便跑到松树下避雨。雨一直下随行衣物尽皆淋湿知府无奈仰天叹到。“既是清白何惧雨水。”说完转身拜了拜松树。“兄也算尽力了,请受吾一拜!”话音未落松针突然呈怒发冲冠状直指苍穹。说也奇怪!突然雨停风住,天空放晴,知府一家正欲上路却见有快马飞驰而来,原来朝廷查明事实,皇上亲笔御书,知府官复原职。后来当地百姓感于知府勤勉集资在此修建了避雨亭,在后来才有了道观,而松树自那一怒后再也无法复原。

传说总是寄托着人们莫种感天动地的情怀,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法则也确实令道观声名远扬,求护庇佑的人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也许被道观香火缭绕的现场和古老的传说感染华裔侨胞文化交流团及塘州陪同参观的领导及队员们也纷纷取香进殿,拜神许愿求保佑。

难得片刻闲适,上官文燕溜达到偏殿无阳光处小憩。

“女施主相貌明丽,眉宇却隐有郁结。是否愿意抽一签看看卦象。”

回头厢房内一位身着白色道袍头扎发髻的中年道士正坐在门边一张铺着笔墨纸张的桌前看着她。

心在那刻鬼使神差的动了一下,移步到桌前试探地问?“准吗?”

“相由心生,准与不准都在施主信与不信。”中年道士没正面回答。

抽一简上签,摇一卦兑为泽。不懂?递给道长。

“卦意:喜悦之象,悦顺之道。”看着道长上官文燕摇摇头,一头雾水。

“是好卦,天降甘露,泽润万物,使人愉悦。意喻做事不费力,不错过良机,事事便觉随心。”

似懂非懂。“能看出恋爱的意向或选择吗?”

“贵为天官,心想事成。”

道长语气很肯定。只是文燕感觉脑子更乱,内心隐秘之事不想表露。“有点深奥,能求道长写个把字容我慢慢领悟吗?”

中年道长略一思忖提笔写下两行字:走失行人不用寻,投向有准意出门,交易婚姻大有意,趁水和泥泥更均。

依旧晦涩高深其意难解,但无理由再深入。出于礼貌文燕起身告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