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必然!但武则一旦称帝后,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那是:应该让谁当皇位继承人呢?从某种意义,她必须得还政于李氏!从家族角度看,武氏家族才是这妇饶家,因而从这层意义,武则应该让自己侄子当皇位继承人,因为一笔写不出两个武字来。可问题是,若从亲情角度看来,李氏家族血脉才是武后后人最终根基所在,武氏成员到,也只是她的侄子辈而已,而李氏家族目前主要成员,是她的亲儿孙!”
武则要把皇位传给武氏,需要武则把自己亲儿子、亲孙子都推入鬼门关,甚至是直接全部杀掉,这种选择,本身是不可思议的,甚至不是正常人可以选择的。
从这层意义,武则还政于李氏,几乎是必然,因为是她谋取鳞位,而非皇帝的老丈人、姐夫、妹夫篡夺下,那样他们们才会从心理没有什么负担。
皇帝的母亲在篡夺下时,心理负担实在太大了,若再将皇位继承让给武氏,相当于把自己亲儿子、亲孙子全杀了,然后把自己家东西,都送给自己侄子,这种事,不但没有人性,而且从感情,会让人觉得,它实在太过离。
李之叙述几句,留给二位明王一个心理消化过程,绝非慈推断仅有李之独有,但如此堂而皇之论及,在当时年代可是杀头之罪。
“既然如此,那人何需那般不辞辛苦?况且会落下个篡夺大逆罪名!”
“从某种意义,此个妇人也是过过皇帝的瘾!当然了,这个瘾的价值非常大,因为武则如果从未篡过位,或是一位,让自己儿子当太子那她和历史众多专权的太后有什么呢?若是真走到那一步,她最希望出现的结局,自然是自己儿子当皇位继承人,还能与自己侄子们和平共处。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她自己有封王称帝的野心,而不仅限于做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她有野心、有能力、有魄力、有勇气,因为她想最终成为国历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话。”
实际李之的话并不存在多少主观臆断性,以目前武后在洛阳如此大兴土木,求贤用士急迫心理,根本不可能瞒过朝大臣。
只是尚未有多少人,能确信此人果然有日后魄力,尽管民间相关传闻早已呈水火之势。
“那你又以何为据,来论断日后必有此女将雄心胆略化为实际作为?”
“那更简单了,当今圣尚未离世,此个妇人能做出洛阳拥兵自重,违反传统礼教,身为女子拥有男性嫔妃,甚至半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连我这个入世未深毛头子都能达到消息,此时的武后大人心内还在意当今圣么?”
如此交流,转眼是一个多时辰,直到两位新旧明王互视一眼,请出来一王淞王、五王轩王、八王建成王,李之才做出一副大惊失色模样。
其实这几人存在,李之早有查知,虽只认得五王轩王,但旁人身份也不难猜出来,一王淞王的出现最令他深感意外。
一番见礼过后,一王淞王才接着原来话题讲起:“李先生,你虽然年轻,却出即使我们这些层面之人也不敢轻言之语,尽管许多事已经不算是秘密了!你与二位明王交谈,我等几人都听到了,原本还在责怪明王为何连夜召集,果然此类兴师动众有大必要!”
五王轩王接到眼神示意紧接道:“我们在座之人,已无人将你看作年轻人,是因为你之前提起的解决方式,与我等几人之前商议不谋而合。既然大势已不可阻挡,为防止大唐基业免除有一场浩劫,无疑如何退避其锋芒,再行蓄势待发成为另一大势所需。但怀有不堪被谋夺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势必会引起各地诸王不安,他们想要起兵对抗也势不可免。在未有共识达成之下,为将来考虑,起兵与蓄势同样不可或缺,却存在着两方理念不同而无法沟通之难。这些话你可明白?”
李之对此段历史早有知晓,当然明白其关键,“所以,如何尽可能保持长安城固有李氏皇族实力才是关键!好在如今当今圣还在,先一步夯实根基为利好方面,对于如何交构与城内武后一系表面关系还有时间。”
“有话直,这里几人都是可信赖之人!”轩王察觉出李之话里有敷衍之嫌。
“我仅是一介民,何来参政议事资格?”李之苦笑道。
“要你,你与我轩王府,以及明王府有大恩,我们还能害了你?况且因你非朝廷人,才更有资格所谓妄论,刚刚二十不到,在座之人该如何取舍自有定论,仅不过听取一下民间声音而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