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村子里闲人不多。
依着指示找到地方,只看到一个年轻姑娘在清扫院子。
“你们找谁?”姑娘看到两个生人男子有些惊讶,倒是没什么害怕。
“我们找余铁柱。”穆清彦道。
“找我哥?我哥他下地了,你们有急事么?要不我去叫他回来。”姑娘说着将扫帚靠在墙边舀水洗手又招呼两人进来坐,态度自然大方。
“不用我们就是来问个事,你应该也清楚。”穆清彦并没进去,隔着低矮的木门跟对方说话。毕竟对方只一个年轻姑娘他们两个大男人,瓜田李下还是要避讳一点。
姑娘显得很疑惑:“你们想问什么?”
“你哥哥在两年前添了个儿子曾被鬼母抱走,对吧?”穆清彦直接问了,通过余有财家的事他觉得这些人家并不忌讳鬼母偷子这件事。
“是你们”姑娘更奇怪了,毕竟时隔两年了想不到还有人来打听这事。
闻寂雪不觉得需要详细解释否则对方会越问越多干脆把询问权拿过来:“余姑娘,你侄儿丢失前后有没有发生怪事,或看到什么奇怪的人?孩子回来后和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哪怕他脸上带着浅笑可余姑娘却觉得脊背一凉,不自觉的就张口回答:“二蛋他,他是我哥第二个儿子,小名叫二蛋,他这会儿就在屋里睡觉。孩子办满月酒是习俗,况且一个村都是余姓,老辈儿们都认为办过满月酒的孩子更壮实,更有福。那天是个大晴天,的确很热闹,大娘嫂子们都来帮忙,摆了十席,剩下一点剩饭剩菜也舍给了讨饭的。”
穆清彦有些惊讶:“还有讨饭的?哪儿来的?”
一般村子里不会有这样的人才对。
“不知道哪儿来的,可能是城里来的吧,大大小小的快有十个,瞧着怪可怜的。”余姑娘还偷偷背着爹娘兄嫂,给了那个小乞儿一个鸡蛋,她现在都记得,那个小乞儿接鸡蛋的手,又黑又瘦,活像个鸡爪子。
余姑娘见他似有不解,又道:“这也常见,他们就是讨饭吃,若是知道哪里有人办酒席,就会去说几句吉利话,讨些东西吃。”
穆清彦点点头:“你侄儿是满月后的第三天夜里丢的,丢了五天,你将这件事前前后后详细讲一遍吧。”
毕竟是两年前的事,很多细节都模糊了,余姑娘年轻热心,自然不爱胡说,就一遍回忆一边讲。
穆清彦看似在听,实则开启异能,回溯至两年前余家侄儿满月那天。
正如余家姑娘所说,办满月酒是习俗,不管家穷家富都会酌情办席,邀请远近亲友来给孩子祝福。所有丢孩子的人家都办了满月酒,因此满月酒像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志,“鬼母”是通过满月酒才得知这家有婴孩儿的。
两年前,仲夏。
余铁柱家新盖了两间瓦房,又添了个白胖的小子,双喜临门,整日乐得合不拢嘴。余铁柱上有爹娘,下有弟妹,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媳妇儿是邻村的,夫妻俩投脾气,新婚第二年就有了大儿子,如今又生了一个,他这小日子不知让多少同辈羡慕。
孩子满月,按习俗办酒,席面虽是荤少素多,但图个热闹喜庆。
院子里席面摆不开,还有几桌就摆在院外的路上。
果然有七八个乞丐来讨饭,有老有倒是没一开始就围上来,而是等着席差不多散了,这才凑过来说几句祝福话,讨些剩饭剩菜吃。
一些大娘婶子们看到小乞儿都觉同情,余铁柱娘就给每人打了半碗剩菜,再给个二合面馒头。中午时有煮鸡蛋的,都是按人头发,两年前的余姑娘十三四岁,把自己攒下来没舍得吃的鸡蛋塞给小乞儿,让她藏着偷偷吃。
小乞儿受惊似的,抓着鸡蛋躲在一个乞儿身后。
这乞儿对着余姑娘直弯腰:“谢谢姑娘,谢谢姑娘。”
尽管这嗓子沙哑,可余姑娘听得明白,是个年轻姑娘。这一惊讶,仔细再看,透过脸上黑灰和蓬乱的头发,那双眼睛很是漂亮。
余姑娘觉得他们肯定是母女,忍不住念叨:“真可怜。”
这年头穷苦人很多,但若不是实在熬不下去,没人愿意去做乞丐讨饭。乞丐是阶级最底层,属于流民,又不事生产,衣着邋遢,不论为官者还是百姓都不喜欢。
满月后第三天夜里,万籁俱寂。
两家新瓦房,余家爹娘住了一间,余铁柱一家四口住了一间。余铁柱白日里下地干活,累的够呛,睡得呼声震天。
余家大媳妇也不轻松,名义上是坐月子,可家里头都忙。婆婆还算好的,不让她出屋子,做饭不用她管,尿布不用她洗,但大儿子才两岁,小儿子刚出生,她哄了大的哄小的,觉都不够睡,这会儿也是轻声打呼,大儿子躺在她左侧,小儿子躺在她右侧,正好右侧靠墙,也不用担心孩子掉下床去。
正对院子有扇大窗,夏日天气热,都习惯开窗睡觉。
对付蚊虫,农家人都习惯用艾草熏,床帐子肯定舍不得用,有那个钱还不如扯布做成衣裳穿。余家刚添小孩儿,小孩子肌肤嫩,又招蚊虫,直接在屋内点艾草怕太熏,就将艾草放在外面的墙根底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