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爹,那孩儿就先回房看书去了!”

“去吧!”

赵元恺转身带着子丂回了自己的房间,关上门,二话不说,先将子丂搂进怀里,亲了个遍,正要往下进一步,子丂却说这种事只能晚上才可以,白天可不行。这赵元恺哪肯放过,三下二下把子丂脱了个底朝天,几度云雨之后,方才放开子丂。子丂将两人衣衫整理好后,带着娇羞打了赵元恺胸口一下,故作严肃的说道:“少爷如果再这样胡闹,丂儿可不理少爷了。”

“哎呀,谋杀亲夫了,”赵元恺捂着胸口夸张的说道。

“哼,得性,看您以后还敢不敢欺负丂儿了,”说完做了一个鬼脸,拿出来两本医书。

一本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卒病论,张仲景著于汉末。书中概括了中医的四诊、八纲、八法,理法、方药齐备,确立了辩证论治原则以脏腑论内科杂病,兼及妇、外科疾病,共记载四十余种疾病,对其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均有精当论述载方二百六十九首,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对方剂的君臣佐使及加减变化已有较高要求,所用剂型已有十多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系统的方剂学理论知识。该书为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曾有四五百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探索,留下近千种专著、专论,形成独特的伤寒学派,自唐宋以来,其影响远及国外。

另一本是王叔和的脉经,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仿唐制,当然也不例外。该书著成后,就陆续传到我国西藏地区,对藏医学的相关学科起着重大的影响。通过这里,中国脉学又传入印度,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国家,对西欧脉学的发展也有所影响。旧唐书载脉经二卷,但到宋初本书已濒于湮没。北宋林亿等校正医书时,发现此书,予以删繁补缺。今存版本较早的有天历三年广勤书堂刻本。其后历明清诸代,直至现代,各种刻本、排印本等等,计有数十种之多。伤寒杂病论和脉经赵元恺在大学时曾学过,但是现在有完整的版本,不管三七二十一,赵元恺就决定从头一本本仔细学起。

毕竟是学过医的人,再加上穿越后体质发生的质变,学习对如今的赵元恺来说简直不要太容易,那一篇篇文字一目十行,犹如印在脑海一般,看过后就过目不忘。赵元恺看一会,就理解一会,将看过的内容有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里重放一遍,非常清晰。行行从字面到字义,由浅入深的自动翻译解释,自动成影像,演绎给赵元恺看,好比原著作者亲自面授,举一反三,这比现代的临床教学更有效果,好比自己亲身经历体会一般,这学得实在想慢都不行。

最近这几天,赵元恺吃了饭就自己在房间里看医书,连几个同伴来找他,都被他以有要事要忙而推托了。子丂给他找的那两本书早就学会了,现在读的是他爹给他收集的方方面面的能收集到的医书,而赵元恺也没有让赵失望,每天白天除了吃饭就是如饥似渴般的研习医书,当然晚上就和子丂共同研究人体构造和人体姿势舒适度。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赵元恺在街头帮人助拳,一个人分分钟将十几个拿刀的壮汉撂倒在地的事情早就传遍了京城,可能不知道这件事的,除了他家里人外,外面人基本都知道了,这里当然也包括王相如一家。

今天是赵元恺闭门看书的第七天了,上午刚看了一会,就听到腊梅在门外叫自己。他让子丂出去看看什么事。子丂回来后告诉他,是王相如夫妻领着王静怡来了,正在正堂,赵和季氏正在招待,让他赶紧去正堂。

赵元恺领着子丂来到正堂,看到父亲正在和王相如说话,而母亲季氏和王静怡的母亲肖氏正在旁边闲聊,王静怡则独自坐在旁边。看到赵元恺进来,几个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赵元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