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报馆的文汇月报在整个江南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相比起每日一发的日报,月报显然在这个运输不发达的时代更有优势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月报辐射很大的地区了。至于新闻的时限性,那是日报的事情,月报很少有那种讲究时效的消息。

月报就是以连载小说为主,辅之以各种各样的消遣专栏,讲什么的都有!既有古玩收藏说文论字这种阳春白雪,也有家常菜谱周公解梦这种下里巴人。另外还有许多商人来打广告,见缝插针占满空隙。

内容很多,往往有四五张甚至更多,信息量顶得上好几张月报了!

文汇月报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文汇月报十分受欢迎的缘故这方面更加复杂。小说、消遣内容、广告这些,都不容易上!

只不过这种容易与困难向来是对比出来的,像许文华这样的作者想要登载什么内容是很容易的,并不需要报馆开会同意什么的,只要他的编辑宋文静把他的要求送上来即可。为了拉拢他,要求不是太过于出格,报纸主编都会答应。

而宋文静这次带着他的书评而来,甚至主编都是欢迎的。因为许文华写的东西都极有人气,勤奋这么一次可不容易。至于这一次要发印的报纸本来没有给许文华的书评预留位置?

那很简单啊,撤下一些本来要刊载的内容就是了。如果这些内容质量不高,那就不要了,要是质量高,下个月用也是一样的。至于说对作者或者编辑公平不公平,只能说报馆是最公平的不看家世、容貌等先天决定的东西,只看人气和才能这种后天的东西。如果这都觉得不好,那还想怎样?

许文华的书评被安排好上下一个月的文汇月报,只不过等到发报还有很长的时间。

在这期间哪怕只是仅仅依靠口碑,海上归来记也在整个苏州府乃至江南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口碑这种力量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弱小的,口口相传的力量并不怎么大,一个人只能告诉一个人,指望宣传的效果能有多好呢。但是口碑这种力量会在后期产生强大的可能,这就好像是量变引起质变。

一传二看似不起眼,二传四四传八八传十六也不见得强到哪里去。直到再传几次,人数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上千上万!

这种影响慢慢发酵,等到许文华的书评一出到达巅峰。之前就算已经有不少人听说嘉定县城的报纸上出了一本好书,那也就是大家私下偷偷安利而已,并没有在社会上形成讨论的风潮。

而文汇月报这样的大平台,许文华这样的大作者,强强结合,放出书评之后,就好像是开启了某个了不得的开关。大家一夜之间意识到:哦,原来我喜欢的小说并不只是我喜欢而已。虽然只是一个乡下作者写的小说,可既然许文华都在文汇月报上说起好话来了,那必然是不错的啊!

对于苏州城里的百姓来说,下面县城的人确实就是乡下人。之前大家还有些矜持,放不下如今天下第一府的优越感,不太想公众谈论乡下作者写的小说。

而许文华的书评一出改变了一切,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既然许文华都这么说了,大家立刻觉得没有顾虑了,非常热烈地谈起海上归来记这本小说。

许文华在他的书评里大发牢骚,先是将海上归来记批评了一番,主要是说刘明程的未婚妻怎么是这么个剧情如何如何,然后非常勉强地说了剧情一些好话。

听起来似乎喜忧参半,对海上归来记甚至谈不上好的影响。可是在熟悉许文华的读者看来,这已经是大新闻了!

那是谁?那可是才压三吴的西湖客!以往出书评基本上都是被他骂的,然而即使被骂,那也是大众眼中的好书真要是质量不高的小说,许文华根本不会从头到尾看完,最后还写一篇书评出来。

以他的性格,有那个空闲,早就去玩儿了!

而海上归来记一开始确实也挨了一些骂,可是那是骂吗?更多是一个读者对人物命运不满而在发牢骚而已,恰恰说明了这部小说牵动人心。至于后面的好话那就更不用说了,在许文华这里可以说是天上下红雨一样。

几乎不可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