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认为崇祯的提议,大约是少年人的一时冲动,与其盲目的反对,不如把这个新机构纳入到文官的管理之下,则就算是有害也是有限了。
然而崇祯思考了这么久,才借着今天提出的建议,岂是毫无准备的一时冲动。他只是微微一笑,平静的说道:“这个机构就叫大明科学院,不受六部和内阁管辖。科学院所有研究人员称之为院士,享受六部侍郎待遇,但不设官阶。人员经费由户部支出,研究经费从朕的内库支出。众卿以为如何?”
张瑞图心里咯噔了一下,他还没想好怎么回话。户部尚书郭允厚的眉头已经舒展开来了,他忙不迭的出列支持道:“陛下此言甚是妥当,如果只是支出人员经费,则户部大约可以勉力支持。然则陛下勿忘今日之承诺,不可再令户部支出其他费用。”
张瑞图只能朝这位户部尚书瞪眼看着,这位为了省点钱就站到了皇帝那边,实在是太不体面了。
郭允厚才不在乎张瑞图的目光,这些一直呆在京城翰林院的京官,怎么会了解民间疾苦呢。大明的户部尚书是天下最好做,也是最难做的官职。
说好做,只要你闭上眼睛,就户部的那点太仓银,还不够大明朝廷半年花销的。说难做,真心想要做点事的人,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上之后,才会发现,除了拆东墙补西墙之外,你什么事都干不了。
郭允厚才上任时,还想着要准备治水。作为一名在水利上颇有建树的专家,他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就认为大明的水利已经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了,否则北方无水则旱,而南方有水则涝。但是担任了户部尚书之后,他才发现别说治水了,每年户部的银子能维持到下次税收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为了把大明的财政维持下去,他宁可和被称为权阉的魏忠贤交好,也不愿意和东林党人有瓜葛。在郭允厚看来,魏忠贤搜刮的财富,至少还有大半是进入国库的。而那些自诩为清廉的东林党人,身家百万之余,尚不肯为国拔一毛,还要整天抵制国家征收商人的税负,简直就是可笑。
这些东林党人天天鼓吹,向商人征税就是暴政,是朝廷与民争利。但是商议起向农民征税,他们却是毫不手软的。
大明朝最奇怪的地方就是,一群年收入不到2、30两的底层人士,负担着整个大明的财政,还有承担官府征发的徭役。而那些年入千万的商人和地主缙绅们,不仅不用负担国税和徭役,还要趁着灾荒之年,从这些农民手中夺取赖以养家糊口的口粮田。
郭允厚虽然知道大明的弊政在那,但是他却没有勇气去挑战这个不公道的制度,因为他也是既得利益阶层的一员。上一个挑战缙绅利益的官员,死后被缙绅们攻击,全家被皇帝清算,而他制定的政策也全部付诸流水,只剩下了一个有利于缙绅的,用白银缴纳税收的政策。
郭允厚虽然想要为大明做点什么,但还没伟大到把自己,甚至是家人都搭进去的地步。他能做的,也就是借着魏忠贤的权势,从哪些东林党人身上搜刮一些钱粮出来,弥补下大明的亏空罢了。
今日郭允厚之所以愿意站出来支持崇祯,一方面他觉得徐光启提出的义务教育法,对大明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前日朝会上,众人把提出修改商税、废除士人及勋贵等优免商税上疏的左副都御史李夔龙,批判的体无完肤时,明明可以袖手旁观的崇祯却跳出来替李夔龙挡下了攻击。这种皇帝为臣下出头,在大明朝还真是少有的事。
其实应该说是不管是哪个朝代,为了保证皇帝英明神武的名声,基本上都是大臣承担责任,而皇帝事后给予一些补偿罢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但是朱由检刚登基不久,对上群情汹汹的朝议,不仅没有退缩,还拿帝位和朝臣扛上了。
崇祯的作为,不仅没有被朝臣视为儿戏,反而让一些文官觉得这位陛下还是蛮不错的,而李夔龙更是对崇祯死心塌地的效忠了。
郭允厚正是因为如此,才愿意站出来支持皇帝。反正这位陛下有什么事会自己扛,所以不用害怕支持了皇帝,最后在其他文官的攻击下,把他抛出去顶罪。
其实在郭允厚心中,还有一层隐隐的感觉。现在这个朝堂之上,大家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自称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都被魏公公给清理出朝堂了。
真要把这位少年天子给逼急了,他干脆扶植东林党人找大家算旧账,那可真不是什么好事。前日已经拦了一次,今日原本就应该稍稍让步,让崇祯消消火气才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