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羽一阵错愕,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来是谁。小时候镇上的孩子较多,那个时候他多半都是跟着梁老学习,要不就是跟着陈一白,还真想不起和那家的小姑娘闹过矛盾。
“她是沐家的大小姐,沐微言。那个少年是她的弟弟沐微风,也是学堂里的学生。”
难怪一看到他们就跑了,感情是调皮捣蛋被先生撞见了。杨书羽点了点头。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才惊道:“沐家不是只有一个大少爷吗,什么时候多出了一个大小姐。”孩提时,他就不是那种能闹腾的小孩,陈一白又自幼跟在梁老身边,小小年纪便是一副严肃的摸样。是以,和同伴们玩闹得比较少。搜寻了一下,还真不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和别人打过架了。这样想来,仿佛没有童年一般,杨书羽揉了揉鼻子,隐隐觉得有些失落了。
杨书华自然知道杨书羽和陈一白都是那种缺乏童年的孩子了,见他此时想不起来,便道:“沐老爷一心想要个儿子,谁知生了个丫头。也不会听谁说了,特意将丫头当小子养,会生小子。所以好些年都把丫头当儿子养。万幸后来生了个儿子。”杨书华本不喜欢讲人是非,但是见杨书羽似乎对以前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开口解释了一下。
杨书羽虽然有些在意,但毕竟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也就没有继续介怀。两人回到家的时候,饭菜已经上桌了。杨家大嫂刘芸见两兄弟一起回来了,乐不可支的笑了一会儿,随后便招呼众人一起吃饭。
久居国外,之后转了一趟北平。算来,这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顿家乡菜。荤菜油而不腻,蔬菜脆爽清淡,杨书羽和杨柳都吃得非常尽兴,也由衷的觉得是真的回来了。
在家里整理了一天的东西,又休息了几天后,杨书羽终于打算出门了。杨柳早就想去逛逛了,苦于没人带领。听说杨书羽要出门后,便急急忙忙的跟着。杨书羽也没有拒绝,让他将之前买的礼物带上后,便出了门。
富水城前前后后几十里,但真正意义上的街道不多。除了靠近城隍庙有一条宽敞的街道富水路外,便只有城东有一个小型的集市了。那里多半是乡野的百姓将自家的蔬果粮食以及山上采的药草柴火等搬来卖了。那里东西较多,价格也不贵。只是时间较短。小的时候,杨书羽还和陈一白一起在那个小集市里淘了好些宝贝,比如旧的毛笔,以及快散页的书籍之类的。一晃四年,富水城的变化真不大。
冬日的太阳依旧暖洋洋,一串串的水珠顺着屋檐角滴落下来,不时有少许的雪块跌落下来。两人小心的避开滴水快速的穿过了巷子,由于是冬天,富水路上的行人并不多,左右两排的商铺前大多门可罗雀,一样望去非常冷情。杨柳一家家看了过去,除了一般的米铺油坊布防等商铺外,意外的还有一家书坊。杨书羽径自绕进的书坊旁边的小巷子,走了一会儿后,停在了一扇门前。左右都是高高的院墙,横竖看都像是后门。杨柳正有些纳闷的时候,杨书羽已经敲响了门。很快门便开了,一名老者探出头来,看了看杨书羽道:“老爷说了,今天不见客。”
“梁伯,我是书羽,杨书羽。”杨书羽连忙上前一步道。老者眯着眼睛盯着他看了一会儿,似乎看是看不清模样:“是书羽呀,哪家的书羽呀。”
“杨家的,杨书羽。”杨书羽记得当初走的时候梁伯还没有到老眼昏花的地步,没想到多年不见,老人已经不识得他了。
“书羽呀,你回来了呀。”梁伯似乎想起来,连忙将门打开,让两人进去,刚走进院内,梁伯又转身问道:“书羽呀,是哪家的书羽来着。”
“杨家的,杨书羽。”杨书羽又笑着回答了一遍。
“哦,杨家的呀,前些天才见到杨家老太太了。”梁伯嘀咕了一阵,又抬起头来,视线在杨书羽脸上扫过。
跟在后面的杨柳紧张的看着眼前的老者,生怕他又问谁家的了。老人话还没有问出,屋内走出来了一个华发老人,一身灰色衫,看上去非常厚实,手里拄着一根拐杖。他就那么停在走廊下,静静的看着天井那一端的杨书羽等人。杨书羽轻轻喊了一声:“先生。”
老者没有应答,而是看着梁伯道:“梁和,去准备茶水。”
“哎。”梁伯应了一声,没有在纠结眼前的人到底是谁,转身进了厨房。
杨书羽依然站在原地,眼睛始终落在老人的身上。老人敲了敲拐杖,转身走了进去。杨书羽慌忙跟了上去。
老人没有进堂屋,而是拐进了左边的小门。杨书羽熟门熟路的跟了进去。这是梁家的书坊,杨书羽的大半个年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杨家还是以前的老式院子,除了正屋的三间房以外,便是围着天井修建的杂屋。而陈一白的房间就在靠近厨房的小房里。非是梁先生不喜陈一白,而是老人念旧,那间宽敞明亮的正屋一直都是陈一白父母的房间,哪怕已然过世多年,也未曾让人染指。剩下的两间房一间是梁先生自己的房间,另一间就是这个书房,比房间还要大的书房。
书房由于朝向的问题,光线较暗,而靠着墙整整齐齐排列的书架更是将光挡了一部分。所以书桌就摆放在窗户一侧,桌上摆着一摞一摞的资料以及笔墨纸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精致的笔筒,笔筒里摆放着钢笔以及羽毛笔,笔筒旁则是一盏台灯。书桌的左侧摆放了两张藤椅和小茶柜。这里较之四年前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不变的是那密密麻麻堆集了几书架的书。
“坐。”老人拄着拐杖,坐到了书桌后,这才抬头看着杨书羽道:“你也大了。”
“先生依然如此精神。”杨书羽恭敬的答了一声,转身接过杨柳手中的盒子,双手递到了老人桌前:“知晓先生喜爱书籍,特意带了几本原文书回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