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别的林建国可能不在行,但说琢磨领导意图,特别是这些基层的小领导的意图,他再清楚不过了。因为他以前就是机关单位的小领导。
要说这些小领导想要什么?
其实很简单:权力和财富。
当然,这是简化的说法,展开来说就是:上面领导的赏识和不烫手的外快。
怎么让上面领导赏识?把分内的事做好,甚至是超常发挥,把分内事作出花来就更好了。因为几棵树、几捆干草就将一家人发配充军,这就是将事情做出花的典范。
怎么拿不烫手的外快?还是把分内的事做好。有眼力的人就会自己琢磨让他干干净净的拿到这笔财富如果没眼力的,那对不起,这钱绝对不收。
这些人是不会为了财富而丢弃权力的,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构建在上面给予的权力之上,没了权力,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可以说这些人也是最复杂的。
一方面,你可以说他们是清廉自守的典范,因为他们不是什么钱都要。另一方面你又可以骂他们是“既想做绿茶又要立牌坊”,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钱。
有时候,人们还是更喜欢蔡公权这样的人多一点,因为这种人是将“贪财”两个字明明白白的写在脸上,谁都知道只要砸钱给他,就能办成事。但这种人往往又是被骂最多的,因为他们贪的最明显,也最令人讨厌。
而陈管事这种人反而很少挨骂,听高圆圆的评价就知道了,提到陈管事只是不好说话,而提到蔡公权则是一脸的轻描淡写和不外露的,鄙夷。
是的,就是鄙夷。哪怕是一个未出阁的小女孩,对蔡公权也是带着鄙夷的情绪。
尽管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两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一个是朝廷这个国家机器赋予的权力,一个是侯爵赋予的权力。但如果他们如果同时落难,要人们选一个人救的话,那救的一定是陈管事。
而救下这个陈管事就比蔡公权更好吗?
未必!
因为最起码蔡公权拿了钱就会办事,但陈管事却不一定拿钱,当然也不一定办事。
可从人们的观感上说,还是会选择救陈管事。
人性就是这么复杂而又多面。
……
果然,在亥时前后,高小三带着林耀先和邓超回到了这个小院。
最起码在这一刻,王易是喜欢蔡公权多一点的,尽管高小三告诉他,花了林老之前给他的一块玉佩才同意放人那至少值五贯财货!
王易不太清楚现在的货币价值,也不懂五贯有多少,不过就算知道,他应该也不会在意。在他看来,一块不知道在盐酸里泡了多久的破石头能解决这件事,简直不要太划算。
林耀先抱着林建国哭了好一会儿,还撸起袖子和裤腿,让他爹看他被打伤的部位,高圆圆见状赶紧躲避回自己的房间。
邓超倒是没说什么,只是不安地搓着手,不断地林建国和王易说抱歉,他真不知道那些东西有主,不能乱拿。
王易也安慰了几句,并说不要紧,赔点钱就行了。
天色已晚,高小三好人做到底,让他们今晚暂时在这里安顿下来。王易还有事要求着高小三,顺势说句“叨扰”,就让林建国先带着林耀先和邓超去休息,自己与高小三先坐下。
没等王易开口,高小三便先说了:“王郎君…”
“小三哥不如跟令妹一样,称呼我为易哥儿如何?听着亲切…”王易笑道。
高小三一愣,心知他这是想先攀交情,不过他既然将人领了回来,那就也打算与王易等人攀这个交情,便拱手道:“如此,那我也称你一声易哥儿,易哥儿,你莫开口让我再去找那陈管事…实话与你说吧,今夜蔡官人答应放他们回来,而不用监里吃罪,除了那块玉佩之外,也是想着你们的身份…也跑不到哪里去,所以才让我将人带回。”
说到他们的身份,高小三着实停顿了一下,意思也是暗示王易,你们是逃人身份,别再来为难他了。
王易见他说完,笑道:“小三哥,实不相瞒,我与林老也已有计议,只是这计议还需要小三哥帮衬一二方才圆满,毕竟,我们不太懂这里的风俗人情,我先将计议与小三哥譬说一番,你再帮着从旁补充,不知这会不会为难小三哥?”
一听只是出主意,不用跑去找那难缠的陈管事,高小三心头大定,点头称可。
如果说一个现代的小领导到了古代什么最有优势,那莫过于行贿的胆量和技巧了。
其实在古代,给上官送礼也是要胆量的,因为古人大抵都还要点脸,行贿还不是那么明目张胆,人心也不是“向钱看,向厚赚”,“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在燕西村里更是压根看不见影子。
当然,不能说民风淳朴,只能说他们输在了经验上。
王易只简单说了三四种与陈管事接触的方法,高小三已经听得目瞪口呆。等林建国安抚了儿子和邓超,让他们先行休息,自己来到堂屋与高小三仔细譬说这其中的关键地方后,高小三已经是瞠目结舌的状态。
“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人诚不我欺啊!”高小三直起身体,长长感叹了一句。
若单论行贿的技巧,就他所知的人里,林建国和王易简直已经算是登峰造极的大师级别。当林建国还要再说更多种方法时,高小三已经摆手打断:“林老,恕小子无礼,真不用再说了,有此前种种,已完全足够…这样吧,明日这事我去操办吧。”
这回轮到王易愣了。
之前高小三不是一直推脱不愿意去见陈管事吗,怎么现在又主动起来了?
高小三尴尬一笑,道:“实不相瞒,小子手上也正有一桩事要用到两位计议的办法,之前还没有眉目,今晚听两位一说,简直有茅塞顿开之感,所以,我想亲自实践一番,看看效果如何。”
原来他也想对某人行贿,只是找不到办法啊。
同道中人,同道中人!
王易打了个哈哈,此事略过不提。
……
陈管事的心情很好。
因为昨天抓了两个偷儿。
有了这两个偷儿,他就可以跟陈醴侯合理解释,为什么这次上缴春税注1少了两成这都是乡下逃人作祟,偷盗了醴侯的财富,真不是我的责任啊!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陈管事也会跟醴侯稍稍解释一下,最近城防役过重,种田的佃户少了两成,且今年老天爷不赏脸,所以导致地里收成不好,这才少缴了春税嗯,稍稍解释,绝不多说。
不过,今年的城防役确实重了点,这不,给醴侯做佃户的都要上缴十六文的役税。
天可怜见,他们这些在地里刨食的庄稼汉,一年能见着几个铜子就算积了大德了,哪里去寻十六个役税钱?还不是搜肠刮肚的把口粮省了又省,拿着这些粮食去粮铺换了钱再交上去。只是这一过手,原本值得十文的粮食,怕也只能卖出三文的价来。
整个燕西村,也就高家那个小三还算有点良心,那小子给乡亲卖粮食,往往能多得个三四文,这样算下来,今年算是能熬过去。
偶尔,陈管事也会想,那些逃人也可怜的很,没吃没穿,又没恒产,日子过的紧巴巴,不去河里摸鱼,难不成还进村偷盗吗?
听见那两个逃人被抓时的哀嚎,他心里也闪过一丝不忍,但没办法呀,死道友不死贫道,要是不抓这两个偷儿,他拿什么由头跟醴侯解释?
况且,若不是前几年他陈管事甫一上任,就拿那户偷砍树木和偷拿干草的逃人立了威,醴侯家的土地上怕是早就被偷光了。饥寒交迫之下,杀官造反的事都有人干,还论别的么?!
大不了,这次跟醴侯解释之后,给他们拿点粮食过去,怎么说也是两条人命啊!
陈管事这么迷迷糊糊地想着,也就安心睡下了。
第二天,鸡叫了三遍,陈管事就起来,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起了身,洗漱一番,扎好头巾,便到了院子外开始忙碌。
这里是醴侯别院,位于村西头,出了村围墙是一片竹林,竹林后就是醴侯别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