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故事,距今已有三百余年……”

此故事从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开始说起,直到仁宗驾崩,讲的是仁宗在江湖上遇到的趣闻。那从仁宗生平开始说起,又很唐突,所以此篇故事,要从我们的书胆时雨时清澄开始说起。要问时雨是何许人也,诸位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明太祖朱元璋夺天下定国号大明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国泰民安,马放南山,早些年避战乱的商人农夫,也重操旧业,大明一派蒸蒸日上的景气。

在这四川成都府治下,有一个双流县,县东头有一个沿河村,之所以取这名字,皆因村边有条银澜河,此村沿河而建。本来这里是一片荒地,但是应天府有个有钱的地主来到这儿,然后在此处安了家,花钱顾长工开垦荒地,结果此地人越聚越多,慢慢的也聚成一个村子,村名就叫沿河村。

这个应天府搬家来的地主,姓时名信,表字宝艺。年少时住在应天府城内,家中有爹娘还有一个哥哥,兄长早些年和爹娘吵架,一气之下出走,七八年未归,时信也就一个人服侍爹娘。

时信家在城中也有个米铺,铺子规模还不小,在城中也算一个富户。时信十七八的时候,老父亲偶感风寒,竟然没挺过去,一命呜呼,老母肝肠寸断,不久也是撒手人寰。

时信没办法,只能一个人操持家业,没想到他天分不错,人也勤快,很快这一个米铺就成了一个粮行,家产颇丰,应天府内也可称的上是一个大商人。但在应天府城内,总是睹物思人,年少父母双亡,兄长不知所踪,时信无依无靠,一个人操持偌大的家业,有感而发时,经常躲在家中暗自垂泪,后来转念一想,不如搬家吧,换个地方,说不定会好一点,于是举家东迁,来到双流县地界安了家。

时信时大老爷说起来也是个宅心仁厚的好人,顾的长工短工,都比别的地方给的工钱多,管住管饭还管茶,保证饿不了还多拿钱。这这外面的闲工能不爱来吗,农忙时节,闲工别家的都不去,就等时大老爷招工,招满了,闲工才会去别家。

还还别说,时大老爷虽然花钱多,但家产却是越来越多。你想想,做买卖,当然是选这种厚道的人交易,赚的多,还放心。时员外虽然赚的少,但是薄利多销,反而赚的更多了。长工们呢,拿得多,吃得多,干活也卖力气,一来二去,时老爷不但家产有增无减,还多一个宅心仁厚的美名。

时信时老爷和夫人十年有余,三十多快四十岁却只有一个儿子,因为儿子出生时天降大雨,所以取名叫时雨。时雨今年刚满十岁,老两口是爱如掌上明珠,疼爱有加。

这时雨,十岁一个小孩儿,生的是粉扑扑面庞,两颗眼珠烁烁放光,一股机灵劲儿,可以说得上是粉妆玉砌的相仿,闪闪惹人喜爱。

十来岁的小男孩儿,哪有不淘气的,今天上树摸鸟蛋,明天吓唬猫玩儿,而且家里也宠着,说教几句,也不打骂。但也别说,时雨真的遗传了老父亲的宅心仁厚,心地善良。调皮归调皮,和心善不冲突。从小去县里赶集玩儿,看见穷人跪地要饭,没钱治病,卖身葬父等等,都要给个三瓜两枣,几个铜子儿,虽不值钱,也算表表心意吧。更别说小动物啥的,看见被丢的刚出生的小猫小狗就走不动道,非要捧回家养,家里猫狗无数,在屋后划了一片大院子,还专门指派了两个下人养猫养狗。

老员外时信虽然不怎么批评责骂时雨,但教育上却是很严格,从时雨四岁起,就请了私塾老师,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从小就学,近两年也开始学些个唐诗宋词,背背论语什么的了。孩子也是聪敏伶俐,学什么都快,字也写的不错,员外老两口更是喜爱有加。

这一日,天气闷热,时雨在屋中练字,这都浑身汗直流,更别说出去大太阳底下玩儿了。正写着字,天边飘来一朵大乌云,如同墨染的一样,霎时天就暗下来了,不一会儿倾盆大雨,狂风大作。真的是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时雨在家中拍手称快,“哦哦,下雨喽,凉快了”,满屋子乱窜。他爹娘这么宠他,自然也不会说些什么。

晚饭之后,员外夫妇还在厅中说一些家常,小时雨白天玩的太累,晚饭都没吃,早早就去休息了。

老夫妻两正说着闲话,“想当今圣上,清君侧登帝也有一年整了,轻摇赋税,日子终于好过了。现在国泰民安,再过几年,等雨儿长大些,替他说一房媳妇,生些个孩子,我们两也算儿孙满堂,死也瞑目”。

正说着话,厅外突然冲进来一个人,正是老管家李安,浑身湿透了,雨水顺着裤挂往下滴,一步一个水鞋印。

“员外,大事不好啊,今日暴雨,银澜河已然涨潮,再不注意,就要决堤啊!”

“什么?!”员外一惊,腾的一下站起来“快去组织人手,加固河堤,万万不能让水淹了村子!”说罢又踌躇一下“这个天,估计没什么人愿意出门冒险,这样吧,你就对他们言道,今日出门抢险之人,每人赏纹银二两。”

李安赶忙称是,转身就出去组织人手去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