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九月初,京城因为谋逆案正值风声鹤唳之际,京军却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招兵和全方位整顿。

力度之狠,决心之大,在大明两百年来绝无仅有。

以天启皇帝亲自任组长,英国公张惟贤和兵部尚书崔成秀为副组长,定国公徐允祯、东厂厂督魏忠贤、新任命的西厂厂督王体乾为组员的京营整顿工作组,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军改大潮。

京军三大营兵力约有十四多万人,可有一半是老弱。

按照潜规则,京营部队名额短缺时,都有四处招收闲散人员,这些老弱之人大都是通过贿赂进来领军饷,充人数。

军改工作组对各营士兵都加以考试,不是年轻力强勇武过人的一概裁汰出京营。

因为高标准严要求,几天下来,居然有八万多人不合格。

不过,这些人可不能一裁了之。

不管是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这八万多人以及他们的家属要吃饭。

毕竟,他们也真心不容易。

再说了,在天启皇帝眼中,这些人还有价值,多好的劳力资源啊!

于是,这八万人又分为两部分,稍微强一点的作为辅兵,进入辎重营,作用就是为前线将士和京营提供营帐和食物等等,也就是后勤部队。

剩下的,则成立工程营。

构筑重要工事、铺路架桥、构筑、设置和排除障碍物、实施破坏作业……总之,在天启皇帝心中就是干活的。

至于这些人的定饷,等同时下卫所将士,每月一两五分。

裁汰老弱之后,剩下的自然就是精壮了。

不过,也只是精壮而已,离合格的战士还差远了。

京营已经十几年没有出战了,战术战法就不说了,就连勇武,恐怕也堪忧。

至少,不如边军是肯定的。

所以,需要再选拔,然后严加操练。

天启皇帝下令,京营三十六营将士,从中挑选年龄必须在二十五岁以下,力气必须在二百五十斤以上。

本领必须是兼能弓箭火炮马术,组成选锋军。

何谓选锋?

军中精锐也。

选锋军装备精良,士卒骁勇,乃军中主力。

裁汰老弱之后的京营普通将士定饷三两每月,而选锋军比他们多一倍,每月六两。

如此一来,军中将士被刺激得嗷嗷叫,每个人争先恐后拼了命想人入选锋军。

想法自然是好的,可这靠的是真本事,弄虚作假不得。

故而,三十六营将士中,只有一万五千人合格,离天启皇帝组建十万选锋军差得太远。

剩下的兵员,只能从九边招募。

于是乎,兵部的调令和京营的军官,奔赴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

调兵遣将。

同时,武人的事情自己做主,也随着传遍九边。

天启皇帝的军改魄力很足,阵仗也大,更是卓有成效。

只是……

皇城脚下,高大威武的魏老狗府邸内,魏公公急得团团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