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一觉睡到第二天天亮才醒来,他睁开眼睛,见赵匡胤正在把玩铜棍,就问道:“香孩儿,那郭荣郭大哥呢?”

赵匡胤回答道:“他们昨天就离开了,他们要去江陵办事,叫我给你说一声。”

于清没能和郭荣当面告别,很是有些遗憾,喃喃地说:“这杏花村汾酒果然名不虚传啊,我都睡了一天了!”

赵匡胤说:“于大哥,你看我的这根盘龙棍,八两银子买的!”然后演示了一遍给于清看。

于清看了看,说:“不错,八两银子花的值得!”

得到了于清的肯定,赵匡胤对这根盘龙棍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于清和赵匡胤二人吃了些面条,就上路了,继续赶路前往太原。

来到河东府,得知刘知远已经荣升为太师,拜同平章事。但是一打听,赵匡燕并未回到河东太师府,于清难免有些失望,他很想去寻找,心中感慨万千:“匡燕,你到底在那里?”

可是现在年关将至,太原也下了大雪,天大地大,茫茫苍穹又到那里去寻找赵匡燕?

香孩儿说:“于大哥,你也不必太过自责,我姐姐福人自有天相,她不会有事的,等过了年关,开了春我们再去寻找不迟。”

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在没有赵匡燕的日子里,于清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了三月。

三月过后,冰雪融化、大地开封,于清想念赵匡燕的心情与日俱增,他决定再次出去寻找赵匡燕,顺便打听柴荣的下落,本来他早就想告辞,要不是刘知远再三挽留,他对刘知远的知遇之恩无法拒绝,否则他整天心里像猫爪似的,那里呆得下来。

说来也巧,恰在这个时候,刘知远突然思念其结发妻子李三娘来,也许是受于清的感染吧,他一想起三娘就会心痛。

这些年来,刘知远一直忙于军务政事,虽然也时常思念三娘,但是自己的时间都被千头万绪的事务占据了,所以也就想想罢了。现在自己可以说是风生水起,手下谋臣武士又能分忧,偶尔还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因此思念三娘的心情与日俱增。

刘知远思绪万千,遥想当年,三娘对自己是何等的情深意重,她不嫌弃自己的一穷二白,全然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下嫁于自己,现在自己可以说是飞黄腾达了,自己绝非忘恩负义之人,三娘的这份恩情怎么能忘?

其实多年前,刘知远得知三娘为自己生下儿子承祐的时候,他就曾去找过三娘,但是三娘的兄、嫂说三娘已经改嫁,不愿相见。刘知远知道三娘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当时自己身份卑微,觉得自己如果不成就一番功业,怎么有脸面去面对三娘,因此带着年幼的承祐离开了。

现在承祐已经长大成人,自己也功成名就,是时候把三娘接来了。自从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刘知远的心整天像猫爪一样,思恋之情与日俱增,他本想亲自再去一趟,但是一来自己的军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二来也不知三娘这么多年了是否已经改嫁,如果三娘真的改嫁了,自己去了实在是冒昧,因此心生一计,让儿子承佑去,三娘总不会不顾亲子之情不肯相见吧?

不过承祐现在才十四岁,让他不远千里去寻找母亲,刘知远实在有些放心不下。正好听说于清要去寻找赵匡燕,就让于清和史宏肇等四大护卫一起护送刘承祐前往榆次鸣李村。

赵匡胤本来要和于清一起去,但是于清说:“香孩儿,你还是留在太原好些,如果你姐姐回来,找不到我们,那将如何是好?”

赵匡胤觉得于清的话言之有理,也就留在太原。

于清取了包袱后和史宏肇等人护送刘承祐前往榆次。

历经千辛万苦,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榆次。

这天,于清和刘承祐等人骑着马在山中行走,突然路边窜出了一只白兔,刘承祐见了以后,策马去追。史宏肇大喊:“公子小心!”也策马跟了上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