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树村原名龙山村,名字的来源便是来源于山上自北向南的一条山脉,蜿蜒绵长如巨龙一般。而龙山这个组名是皂荚树组北面相临的一个队,在92年建镇并乡撤区的历史洪流里,龙山组被划到了另一个村,原龙山村委会的领导与镇上领导据理力争无果之后,决定将龙山村改名皂荚树村,而村委会后面的老龙头山也被大家更名为虎爪山,五个支棱出来的山坡分别被称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虽然皂荚树村范围内的龙山被更名了,但是汪家沟后面的山上的泉眼还是保留了原来的名字:龙眼。这龙山上有无数山泉水,靠近龙头附近的两口泉水被称做龙眼,一眼水流向皂荚树组,一眼水流向山另一面的周家湾组。皂荚树这一眼水向下流就成了一条小河,最后汇入了胜利水库,最终流入幸福镇。
小河将杨家坝和汪家沟划分到了村的另一面,与陈家坪隔河相望,连接小路的便是四棵棕树。成年棕树主干笔直粗壮,里面充满网状纤维,极具韧性,却又不能做为板材,便被村民用来搭在河上,做过路的桥面。即然要过车,但不能再用棕树作桥面了,改用预制板。此时李三、陈先明、赵云林还有两名石匠正在河边,研究修建桥礅之事,却听见刘显德在远处呼喊自己。
刘显德上来就问:“凭什么周化雨家门前的小路不能挖。”
李三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听他这么一讲,说:“因为老周家用地换了那条路。”
刘显德说:“李队长,不是我说你,一开始我就让你做好规划,你觉得这你么做合适吗?”
李三说:“很合适啊,一点不影响咱们道路的宽度。”
刘显德说:“道路是没影响,可是得挖泥巴啊,这得费多少人工。”
李三说:“可是德哥,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挖路你能挖多少,挖多了你得砌堡砍,不然以后塌方了算谁的,不挖这条路,土石方和砌筑堡砍的人工成本咱们节约了啊。”
陈先明借着刘显德思考的瞬间,说:“老刘,你就别操这份心了,整个方案咱们都是深思熟虑了的,绝对是经济划算,最合适的方案了。”
李三对石匠们说:“两位都看过了,就提前准备个方案,等路一通,石头拉过来,咱们就动工。”
两人回答说没问题,这桥也不算宽。
李三说:“那我们就一起过去,抓紧把开头的堡砍砌完。”
刘显德跟上李三的脚步,说:“李队长,挖了路,周家院坝到马路的高差也不超过两米,他院坝那么多树,肯定不会塌方。”
李三说:“德哥,你要这么说,那你一会就当众签个协议,以后周家的院坝要是垮了,你就负责给他把堡坎砌起。”
赵云林和陈先明相视一笑。
刘显德说:“李队长,我这是为咱村谋福利,你怎么能说垮了让我负责,真涨水冲垮了也不能怨我。”
李三说:“所以还是不挖的好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刘显德说:“你是领导,我听领导的安排。”
陈先生看到刘显德回来,从其神情上看出刘显德此去并不顺利,故意问:“怎么样,这是挖呢还是不挖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