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灞桥驿附近有一位姓薛的员外,家里很是富裕。更新最快10四个儿子按年龄大小依次为龙、虎、熊、豹。从名字也许可以看出一些门道,这薛员外的家风一定是尚武。
薛员外一家果然尚武。据说薛员外自己年轻时也学过武术,由于天下太平,薛员外从来不在邻里间卖弄逞能,总是夹着尾巴低调做人。尽管薛员外不把他的武术显露,但是灞桥一带许多人都知道薛员外有点功夫。薛员外的四个儿子从小就经常听爹讲薛仁贵的故事。当年太宗皇帝思得贤臣心切,在梦中拜访九天玄女,九天玄女送给太宗皇帝一首诗:“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方寂无踪。小小孩童万俩价,保我圣主平西东。”太宗皇帝醒过来以后,把梦中的情况告诉军师徐茂公,要徐茂公解破那首诗的意思。徐茂公说:“主公英明,对诗中隐含的意思一定能够参悟。不过既然蒙主公垂询,贫道也只得枉猜。据贫道看来,那家住遥遥一点红应该是指家住山东飘飘四方寂无踪可能是指百家姓里面的薛姓小小孩童千俩价,可能是指这个薛姓的孩子前途不可限量保我圣主平西东,此儿将来一定建功立业。”后来,大将军张仕贵在山东招兵,果然招募到一个叫“薛仁贵”的青年,他就是大唐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薛礼薛仁贵。
薛员外常常给孩子们讲薛仁贵的故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
小时候故事的熏陶,又加上薛仁贵跟自己薛家是同一姓氏,据说薛仁贵祖籍也是山西龙门人,而薛员外的祖籍也在山西龙门县,说不准他们的先祖还有某种渊源。这样以来,不免有了一种亲近感,于是薛家孩子都以薛仁贵为楷模,决心将来成为薛仁贵似的英雄。
由于薛家孩子心中有了英雄楷模,四兄弟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不论你哪一天从薛家附近路过,都可以被那噼噼啪啪的器械敲打声和吆喝声所吸引。
薛员外看到几个孩子喜欢学武,也就投其所好,请来武术教师对四兄弟进行训练培养。几年下来,四个孩子都练就了一身本事,打算一旦有机会,他们就去参加朝廷的武举考试,或者直接进入军营建功立业。美中不足的是,四兄弟都缺了文墨,斗大的字没认得几升。薛员外虽然请了老师,但是孩子们不感兴趣,没过几天,老师也只好辞去工作回家。
不巧,一天四兄弟在灞桥一带玩,无意间就碰上了王昌龄,四兄弟跟王昌龄本来有些认识,于是就侃谈起来。说来也怪,也许是诗人固有的魅力吧,双方谈得很是投缘。薛家兄弟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对王昌龄却很佩服,对王昌龄的诗歌也非常欣赏。言谈中,四兄弟左一个“王大哥”右一个“王大哥”的叫得亲切。离别时,四兄弟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回到家里,四兄弟向爹说起了王昌龄,并且表示,要是王大哥愿意上薛家教四兄弟文化,四兄弟一定欢迎,认真听从王大哥教诲。这一下薛员外高兴了,如果那王昌龄愿意来薛家当孩子们老师,那真是太好了。
第二天,薛员外带了礼物,亲自来到芷阳村王家大院请老师。王昌龄本来不想当老师,芷阳村学馆曾经几次聘请他当老师,他都婉言谢绝了。讲实在话,王昌龄虽然不想求功名,但是他心怀大志,在当地学馆当一个老师,也不是他王昌龄的理想。但是对于这薛员外的请求,王昌龄居然满口答应了。王昌龄想,这种帮别人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的事情带有业余教育的性质,跟到学馆当老师有很大不同。况且那薛家兄弟也各个可爱,上薛家教教他们学习文化,也许将来有些出息,也是我王昌龄的一份功德。
第二天,王昌龄来到了薛家。薛家合家大小无不高兴万分,当即大摆宴席招待。席间,薛员外要四个儿子在王老师面前明确表态,要听从王老师教诲,尊敬王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要像对待家中长辈一样对待王老师。王昌龄打圆场,不必过于拘泥,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你们薛家兄弟就把我王昌龄当作朋友叫我王大哥好了,叫我王老师,我王昌龄还觉得有点不自在。薛家兄弟各个高兴,这王大哥叫起来真的更加亲切,于是薛家兄弟就把“王大哥”叫开了。
现在开始给薛家兄弟上课,王昌龄拿出几本启蒙教材征求薛家兄弟的意见:
“我这里有几种教材,不知道几位兄弟喜欢那一种?第一种是千字文,这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一位官员周兴编写的,他是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了一千个字编纂成文,所以叫着是为千字文。大家看看这本书。”
薛家兄弟很高兴,这王大哥真的有意思,当老师还向学生征求意见。于是大家齐声说道:“听从王大哥的安排。”
于是王昌龄首先给薛家兄弟讲千字文,王昌龄念了开头几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接下来,王昌龄带着大家一起读,然后让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经过一段时间,四兄弟对一本千字文已经能够熟练朗读,也能够讲解出基本的意思。
接着王昌龄带着四兄弟学习弟子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