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郁郁,山腹一座庄园遗世静谧。
这名曰竹清苑的山中庄园,既是荀氏族学之所在,亦是贾诩、司马朗南下目的地。四日前抵达颍阴的两人,如今正在苑中东北角的竹屋里,静静地聆听水镜先生授课。
“明德天下,必先治国;欲治其国,需先齐家;欲齐家者,则需先俢己身。然则,修身修身,该当如何修身?礼记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昔圣人仰观象于天,俯察法在地,继而遍看鸟兽之文与地之宜,遂能成一家之言。此即是格物而致知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诸家之经典,正是吾辈修身的毫末与垒土,亦可视作蹊径。
然吾前日曾闻一谬论,其人曰:‘但凡通读经典,明晓其义,已是修身。’…”
略是寡淡的声音,回荡在透风的竹屋里,司马徽脸含微笑,扫视着神色各异的学生,口中未曾停顿片刻,“举凡持此意见者,以吾观之,俱是需要回去重读论语。
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圣人格物致知以修其身,吾辈智慧难及圣人,学其道而时习以修己身,这本无过错。但所谓通读经典,明晓其义,其实只是学罢。只学不习之辈,莫不如不学。”
愈发灿烂的笑容中,司马徽冷不防道:“吾知汝等俱是各中佼佼,不乏逸才,或许心中难免嗤之以鼻。然怀这般想法者,吾劝汝还是尽早归家,将括母之故事分享家人,以备无患的好。”
司马徽话音落下,参差的憋笑此起彼伏。这些声音虽然迅速噤声归于静谧,但笑声的主人们一时还是面面相窥,显得惴惴不安。
好在司马徽未有计较的意思,只是跟着轻笑两声,进而颔首说道:“汝等会笑,就是会意,这是好事。”
调侃的插曲少间结束,回归正题的司马徽保持着浅浅的微笑,和风细雨地说:“话归正题,何谓习?《礼记·月令》云:‘鹰乃学习’,许叔重《说文解字》又言:‘习,数飞也’。
雏鹰欲飞,需仿振翅而数飞。人之修身,恰似鹰之飞天。只学不习之人,便如雏鹰只仿振翅而不飞,始终无法击向长空。平白耗费年华是轻,就怕有朝一日不得不飞时,却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当然,不学只习之辈,不仿振翅就欲翱翔天际,其下场嘛…不言而喻。
汝等二十七人,年岁残差不齐,所学各有异同,但道理却是共通。我今日请慈明安排汝等一齐听课,原因便是如此。学习一道,看天赋,也需熟能生巧。学而时习,此重中之重也。
吾还有两言,也盼汝等谨记:其一通读经典,晓其大义,多多致用,方能正心修身。其二修其理不急其功,古来才不配位者,多是难逃灾厄。”
“学生谨记。”有些散乱的应答一时俱起,贾诩当然是其中之一。也是听完司马徽的话,他才明白何以竹屋之中有这么许多年岁较大之人,原来他们很多都是学长。
“明白…汝等要都明白,还要慈明公与吾作甚?”司马徽莞尔一笑,修长的手指随意点出沿窗而坐之人,说:“荀谌,且说你吧。吾闻你在前日聚诸同窗,共校诸子经典中的谬误,有诸?”
“回禀先生,确有此事。”点到姓名的荀谌先施一礼,已经十七岁的他素以博学闻名,由是满脸自傲地回答也就不足为奇:“去岁至今,凡五百一十一日,我重览先秦诸子经典,继而将其中之谬误摘抄简上,计二十四卷。
前日,我闻庾宗、陈立已归,由是请两位同窗台鉴。孰料其他同窗闻讯齐至,遂成聚会。”
“不足两载,就重读完诸子百家之经典。究竟该夸你是学贯古今呢,还是笑你年少无知?”司马徽脸上的笑容不曾褪下,语气亦是温软如玉,但荀谌的脑门已经不自觉露出冷汗:“若说百家经典,无一字之谬误,自是欺心之语。否则诸学派也无需争执至今。然吾以为,学习经典,首要在于择其善者而学之,而非是挑其谬误娱己娱人。否则就算是倒背如流,于己却也无甚裨益。”
“谢先生教诲,学生知错。”心不悦,自然难服,只是低眉的荀谌嘴上还是直接承认错误。以他展露的天资,自然已将目标定在争夺荀氏之主的宝座上,司马徽得荀爽器重,等闲之事没必要开罪。
“口虽服,心如何?你知,我不知。”司马徽不以为意地淡然笑笑,说:“只盼你是真的明白,学习之目的在于致用,进而经世。不要再将宝贵的年华,浪费在寻章摘句之中,自娱自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