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是边城的一个镇,白水镇的悠久,源于煤。也许正是煤的诱惑,让千年古镇得以延续、发展。然而,战争这个大多数人不喜欢的说话方式,开始搅乱了古镇的宁静。

一九三七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边城的秋日,残阳跳过院落,爬上屋檐,将最后一抹余晖挂在寺庙、教堂的风铃塔尖。城南暮鼓的余音,和着万家民居徐徐升起的炊烟,在县城的青砖灰瓦间随韵意走。落日、残云、市声、十字街巷老宅的闲静,如常。县城的黄昏,似水墨五色渐入市井。

此时,一辆漆得锃亮的洋车拉着一位衣着深色旗袍,浅色披肩的阔太太,通过形同虚设的城门哨卡,一溜烟似的出了清远西门,驶入通往白水镇坑凹不平的路上。

白水镇建于何代,始于何年,志书上没有记载,也无处可查,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出它的由来。

民间倒是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镇建于元,始于南北朝。镇间华严寺内的两棵古柏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生存,且依旧苍翠挺拔。曾经的蒙古汗国在统治大汉民族九十八年之久重又退回漠北,蒙古帝国不在。

千户,官职。创于金初,元相沿,最后的千户幽灵般留守于白水镇,跳出民族籍贯的档案,弃元改汉为李姓和段姓,镇渐入规制。

白水镇的悠久,源于煤。据传,在西汉以前就有人在此发现了能够自燃的“石头”,只不过那时的“石头”不叫煤。煤的最初称谓是汉武帝在长安为教练水师而开凿昆明池发现了这种又黑又亮的东西,有人便呈献给皇帝。汉武帝不知为何物,问东方朔,东方朔也不知,建议武帝请教西域来的胡僧或可找到答案。于是武帝召来胡僧,胡僧说:此乃前劫之劫灰也。“劫灰”就是煤。坊间称为炭。这一出自佛经的典故后来就成为官方与民间广为流传的正式称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