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诗人范仲淹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作《渔家傲》,全文如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脍炙人口的《渔家傲》描写的就是边塞将士生活的真实写照。范仲淹(公元989—1052),字希文,先世为邠(bin彬,今属陕西)人,徒至吴县(今属江苏)。少时家贫,有志于学。宋神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出仕后以敢言著称。曾议修泰州海堰,使农田不为海潮所淹。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防范甚严。守边抵御西夏达四年之久,当时边上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著名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更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范仲淹为人刚正不阿,一生力主抵抗外敌入侵,身体力行,是大宋难得的爱国将领。而此时的边塞正如那首《渔家傲》中所写,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关主帅杨延昭自那日突出奇兵击退韩昌大军后,辽主肖太后老羞成怒,命令韩昌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雁门关。韩昌不敢怠慢,调整兵力数次侵犯雁门关。宋营主帅杨延昭深知敌势浩大,不能正面死拼,灵活机动部署,避其锋芒,以守为主,在丐帮众人及一干民众相助之下,打退了辽军数次进攻,守住了雁门关。

韩昌久攻不下,心中也甚窝火,指挥辽军把雁门关围了个风雨不透、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雁门关外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头,满是辽军。韩昌已经指挥士兵大大小小攻城数十次,皆被英勇的边关将士一次次击退。也有几次出现险情,某些地方被辽军攻上垛口,幸亏丐帮众位义士和将士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将垛口夺回,力保雁门关不失。

大大小小几十战下来,辽将韩昌虽然没得到什么好处,捡到什么便宜,但辽军势大,损失一些人马根本影响不了士气。可宋营这边主帅杨景杨延昭正在帅帐之中发愁,连日鏖战,军兵伤亡虽不是很大,可也不是小数目,宋军人数本来就少于辽军几倍,多伤一个人,防御上就薄弱一分,这些时日也幸亏有丐帮中人及一些侠义之士和民众奋死抵抗,才力保雁门关不失,否则恐怕此时这关口之上早已插上辽字大旗了。

此时杨景独坐在帅案前,苦思良策,劫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照此形势僵持下去,早晚有一天,雁门关必被韩昌攻破,那时自己无颜见列祖列宗不说,更加对不起边关的百姓,大宋的子民,更有负于圣上、八王爷、寇准寇大人等人所托,还有何颜面去见自己的老娘佘太君,那时唯有战死报效国家,唉!只是苦了郡主和刚成年的宗保。唉!杨景啊杨延昭,你怎么就想不出退敌的良策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