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快到黄昏的时候,李中山和黄国勇将挖到的两棵毛竹笋拿到马冬梅家,准备在晚饭时烧着吃。由于李中山和黄国勇二人不便做饭,就在马冬梅家搭伙做饭,标准按每天十五元。
大石桥村的妇女们一般都擅长厨艺,尤其是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正值厨艺最巅峰的状态,那对如何烧菜绝对是一点就透。所以当黄国勇把《舌尖上的中国中关于竹笋的做法放给马冬梅看后,马冬梅立刻就明白该怎样去烧毛竹笋了。
果然,到晚上开饭的时候,马冬梅将一大盘诱人的竹笋闷罐肉端到餐桌上,李中山和黄国勇一尝之下就再也停不下来,毛竹笋的爽脆甘甜与闷罐肉的软糯咸腻简直就是绝配,一下子就让他俩食指大动。他们两人配着白米饭,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将那一大盘新鲜竹笋消灭的干干净净,最后都还意犹未尽。
在品尝之后,李中山明白大石桥村毛竹笋的品质绝不输于外地的同类品种,只是因为当地的饮食习惯才一直被埋没,所以他立刻下定决心要发展线上的销售渠道。
当然,李中山也知道马冬梅做的毛竹笋好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料非常新鲜,因为他和黄国勇是刚一挖到竹笋就送回去烧菜了,中间几乎没什么停顿,所以如果他想了解更真实的味道,就得再尝一下放过几天的毛竹笋,毕竟快递的邮寄也需要几天时间。
第二天是星期五,李中山照例一大早就到乡里向王乡长汇报大石桥村的各项工作,而这一次,他主要汇报两件事:一件事是西冲公路的征地情况,另一件事是来年西瓜种植的脱贫项目。
王乡长仔细地看着李中山交过去的一摞资料,一直看了半个小时才与李中山聊起来。
“现在西冲公路的地已经征好了,下一步你就得准备发动村民去整理路坯,这件事你是怎么考虑的?”王乡长问道。
“我是这样打算的,现在因为手续还没下来,不具备开工条件,我就先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正好也快临近年底,在外务工的村民也陆陆续续地该回村了,所以人力肯定是不缺的;但我最担心的还是组织工作不好做,毕竟是义务劳动,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觉悟。”
“这一点乡里也知道,你先放手去干吧,真发动不起来的话,咱们只好再想想别的办法,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把这条扶贫之路修出来!”
“好的!”李中山松了口气,但他也下了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去发动村民修整路坯。
“另外你这个在河滩种瓜的项目我也看了,可行是可行,但是……总感觉有一点……冒险。”
“哪一点?”李中山问道。
“我感觉是在天气上,虽然你查到十年以来在五六月份的天气都没有大雨,但万一明年五六月份就有大雨活着暴雨呢?这在我们当地的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啊!”
“王乡长,你要这样说的话我就不认同了。我也不排除明年五六月份有大雨或者暴雨的可能,但让我说啊,农业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大的行业,也不光是种瓜,就随便种个什么东西,碰到个灾年,不照样得减产绝收吗?再说,就算风调雨顺,能获得丰收,但如果市场价格不行,最后农民不还是挣不到钱吗?这些都是风险啊!”
“你说的对!不过我并不是反对这个项目,而是我觉得有办法把这个洪水的风险再降低一点点。”
“什么办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