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穆灵堂的外院之内,那字伯圭的人走到刘和面前,稍稍拱手。

刘和还未言语,只听身旁的父亲刘虞介绍道:“此乃犬子,名和,字玄泰。”

那人出声道:“辽西公孙瓒,字伯圭。”

刘和拱拱手,一时间脑海中闪现过一幅兵戈铁马,乱战交错的画面。

公孙瓒看着微微失神的刘和,皱了皱眉,然后转身走向灵堂。

刘和看到其雄壮的背影,深深吸了一口气。忍不住向父亲刘虞问道:“此人……也是文饶公的门生故吏?”

刘虞淡淡的解释道:“伯圭早年曾师从子干(卢植字),后来经过子干推荐,在文饶公门下学习过两年。之前为父在幽州任职时,他任辽东的属国长史,乃是我大汉幽燕边疆之地的一员悍将。”

“辽东的白马长史?”

刘虞瞅了刘和一眼,点点头。“其人好白马,身边随从数十人皆骑白马,故而有此一说。”

刘和意味深长的说道:“看起来,确实是一员悍将。”

次日,家属等人大殓,将尸体入棺之后。刘松先是将一个瓦盆摔倒地上,瓦盆应声而碎后,刘松手执引魂幡,领着送殡的队伍缓缓出门。

一路上鼓乐吹打,走了足足两个时辰,才来到了下葬之处。待入土安葬之后,众人协同立碑,再次祭拜一番后,葬礼渐入尾声。

立碑之后,阳碑(墓碑正面)上用隶书刻写刘宽的名字与生平。祭拜之后,阴碑处写着众多来送葬的门生故吏的名字,其中刘和也看到了公孙伯圭的名字。

待一群人逐渐远去之后,刘松和一众兄弟姐妹在墓地的不远处结庐而居,开始守丧。

所谓守丧乃是儒家之礼,一般都是要守三年(实际二十七个月),期间禁止饮食酒肉,不再欣赏舞乐,以及避免夫妻同房等诸多礼节。

儒家讲究母生子,后哺乳三年,子方可长大。那亲长死后,为了寄托哀思,也当守孝三年以示崇敬。

这期间礼仪甚重,首先要前三日不食,而后每日只在日出和日落之时各饮一粥而已。除了只能穿五服丧衣之外,期间不可听乐,避免交际。而且一定要居于墓地之侧,每日去祭祀亡人之后,才可回屋睡觉。

守孝之礼在先秦时期便被通用,秦始皇嬴政曾以法令约束国人实行守丧。高祖刘邦立汉朝时承袭秦制,依然沿用此礼。到孝文皇帝时,孝文皇帝觉得其制不可久行。在遗诏中改变了这一制度,要求出临三日,皆释服;既葬,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也就是把日当月来过,将守孝的时限变为三十六日,并垂为定制。

后来其制并未一直延续,新朝王莽篡汉之后,再次依照古礼恢复三年守丧之期。光武皇帝中兴大汉后,本也想修改守丧之期,但是天下此礼已经蔚然成风,深入民心。久而久之,儒家的三年之丧制度终于成为天下之通丧。

现在人们都已守丧的长短之期来提高名声,就好比袁绍此人,当年刚及弱冠之龄,便被推荐任濮阳县长。却是不久之后,其母病丧,就回故乡结庐守丧三年,到了三年期满后,又因为觉得自己此时已及冠成年,便又补其父丧三年。六年之后,孝义的名声顿时传遍天下。

这次刘宽的死,无疑是对宗室势力的一次重大打击。葬礼仅仅过了半个月,刘陶便被以私通贼寇,图谋不轨之罪,再次关押至北寺狱。

其缘由只因在西凉叛乱之事上,刘陶再次抨击宦官而获罪。当初北宫伯玉举兵叛乱后,恰巧挟持了边允和韩约。而后一直带着两人从临洮打到金城,时任凉州刺史左昌却不予救援。

攻打金城时,北宫伯玉放出谣言,说边允乃是叛军的首领,使得金城内大乱,才顺利攻下。入城后,击杀了金城太守陈懿。边允和韩约看到陈懿已死,自知两人名声尽毁,只得投入叛军。之后的叛军人员混杂,北宫伯玉知道自己名望不足,索性推举边允为大帅。

而后两人率领叛军围攻冀县,刺史左昌被围,急令盖勋率军救援,官军抵达之后,盖勋看着叛乱的羌人大军,忍不住出声呵斥。

边允痛哭着辩解道:“左昌当初要是早听盖长史你的话,派兵来救援金城郡,或许我们还能改过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

由于盖勋名震西凉,手下有带着大军,边允等人只能率军撤退。而后两人自觉有愧,便改名为字,改字为名。边允改名为章,字允诚。韩约改名为遂,字文约。

这两人的加入,使得整个西凉的叛乱完全不可控。原本只是羌人之乱,凉州本地派兵镇压即可。现在由于边章和韩遂的加入,西凉各地的豪族纷纷或明或暗的支持起来。一时间,整个凉州陷入动乱之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