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立秋走在一条通往东南方向的乡间小路上,斜探到小路上的草穗、苍耳和蓼吊子一类的野生植物,带着成熟的籽实,不时刮拉着他的裤腿。他愁眉苦脸,走走停停,极不情愿地迈着步子。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之路吗?我将来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数着垄沟垄台走完自己的一生?瑟瑟的晨风不断地撩拨着他的思绪。
在他上初二的时候,从城里来的表妹,背着书包到他家来写寒假作业,走的时候她落下几页书纸。这是一本书的前三页,第一页上写着“英语广播讲座”,在这几个字的上面还注着一行没标声调的拼音,而且不管他怎么拼都和下面的字联系不上;剩下的两页里全是这样的拼音。还有那个书名上的“英语”也叫他皱眉:英语是个啥东西呀?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里,乡下孩子的见识有多可怜!
叶立秋第二天一早拿着这几张纸,怀着莫名其妙的新奇,苦着脸去姑奶家找表妹。听完表哥的疑问,再看看表哥那副三角眼八字眉的怪模样,表妹笑得很夸张。笑够了,她异常热心,不无炫耀地说这上面的拼音是英文,他听了个似懂非懂。她边说边噜噜出两串怪异的语言。他直抠后脑勺,羡慕得脸相都扭曲了,他想笑,却又笑得像吃了很苦的黄连。他熟悉的乡音很多,比如村庄里声音倔强的驴叫、林间和草甸子里婉转悦耳的鸟语、傍晚水洼地里如潮般的蛙鸣……就是没听过这样的;太新奇了,新奇得叫他的身体一阵阵发热,真恨不得把那一串串听不懂的话从耳朵眼儿里挖出来,再反复多听几遍。
时隔不久,叶立秋从表妹寄来的一套完整的《英语广播讲座》课本里,更明确地知道了英语是何方神圣。在以后的日子里,那种没标声调的拼音成了他的迷恋,他像着魔似的自学起英语,就连睡觉都搂着个小收音机。
他初二毕业后,也就是一九七八年八月中旬,升入由学田人民公社开办的二年制高中;因为正赶上改变学制,学校将高一改成初三,他成了初三学生。
那个时候叶立秋已经快学完了中级英语广播讲座,每晚临睡前还跟美国之音电台学上一阵《英语九百句》。升入高一以后,因为英语学得好,叶立秋出名了,公社里到处有人说:咱公社的学校里有个中学生跟别人不一样,书包里总装着个半导体(收音机),人家都争抢着听刘兰芳播讲《岳飞传》,他却整天迷恋英语讲座,不光学会了说英国话,还会说美国话呢!
他自己也常为此沾沾自喜,把未来想象得非常美好,比如像想着自己如何考上一所好大学,又如何与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友徜徉在绿荫如画的大学校园里,手里拿着大学课本和她亲热地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
在他读到高二下半年一个春夏之交的星期日里,龙泉学校的金显峰老师到他家来找他,让他马上终止上学,回到村上的学校里当英语教师。他当时正一门心思要考大学,从内心里说他也不愿意当教师。“家趁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这句民间老话也影响着他的选择,更何况还是个民办教师,教来教去,最终会怎样,很难料定。出人预料的拒绝让金老师一愣,要知道当民办教师可是许多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好事。貌似镇定的金老师在从叶家的小方凳上起身之前,好像习惯,又好像刻意地一低头,把目光从垂挂的老花镜上边瞬间挑出来,盯定地看了叶立秋一眼。他心里一惊,那直射的目光极凶狠,极老练,好像一下子就洞穿了他未来的命相,让他感到自己顿时就渺小下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