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又向西北行了三四日,才到了鲜卑慕容部的王城。

蒋副将名蒋慎,经他介绍,那陌生面孔是一位叫韩彬的斥候,晏宁早听过斥候之名,却从未见过,那韩彬果真长了一张普普通通的面孔,过目即忘。

但他们毕竟都是汉人,一路上路过鲜卑部落,也是萧惜与鲜卑人打探消息,补充水粮,晏宁几乎要怀疑他们本意便是想请萧惜与他们同行了。

如果当真如宗徐所言,王城里正在捉拿汉人,他们直接进城无异与自投罗网,因而约定白日里由萧惜先入城一探。

晏宁如今和萧惜相处甚是别扭,这日萧惜走了,他又提心吊胆起来。

只坐在那里,向王城的方向眺望。

宗徐不知他们之间的暗潮涌动,只以为他担心萧惜安全,便向晏宁道:“萧小哥轻功了得,必有办法自保。”

那鲜卑王城不似中原城池,有高高的城墙相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王帐所在,即是王城所在。

也确如宗徐所言,以萧惜的轻功,的确可以来去自如。且他明显带有鲜卑血统,鲜卑人也不会无故为难他。

但晏宁的不安,又怎么能同他讲?

于是晏宁也只是道:“左右无事,这草原中,也没什么可看的。”

宗徐叹道:“是,我家中也是平原,但长满了庄稼,见之心喜,这里却只有风沙和雪。”

他面上露出怀恋之色,仿佛又看到了关东平原下细雪覆盖的麦田,又道:“我从前在家中最爱吃肉,来了这里,日日里只有肉吃,现在我只想吃我娘拌的麻汁豆角。”

言罢,狠狠地灌了一口酒,他行事沉稳,待人接物也颇有章法,如今思念着家乡,才露出这一丝孩子气来。

傍晚萧惜回来,蒋慎问道:“如何?”

萧惜道:“在城中果真未见有汉人。”

又道:“大月可汗不在王帐,据说是与臣属去北方游猎了。”

宗徐惊讶道:“一个月前我们刚到王城,大月可汗便不在王帐,是去哪里游猎,连大巫被害这样大的事都没有赶回来?”

蒋慎喜道:“不论大月可汗是去做了什么,也是天助我也,他不在帐中,守备必然松懈。”

萧惜点头道:“的确如此。”

那韩彬拿出一张王城舆图来,问宗徐道:“宗公子可还记得你叔父一行被关在何处?”

宗徐道:“记得,当时城中与我们一并被抓的还有两个汉人商队,一队是刚刚是从回纥归来,一队是从洛阳来,都关在一处。”

说罢便在舆图上标出位置。

蒋慎道:“今夜我与韩彬先设法潜入,先去见了宗兄和丁胜,明日里再做打算。”

丁胜便是那充做译者的探子。

萧惜却不赞同道:“既然大月可汗不在王帐,城中守备松懈,若是能顺利找到宗叔父等人的关押之处,应当尽快救他们出来,否则万一惊动了鲜卑武士,怕是之后要加强戒备,更难救出了。”

蒋慎等人如何不知萧惜所言不错,但因萧惜的鲜卑人身份,却并非能完全信任于他,如今更是带了一个晏宁,不得不加倍小心。

韩彬道:“我们尚不知他们在城中遭遇何事,也不知他们关押之处守卫如何,不便贸然行动。”

蒋慎与韩彬都有了些年纪,蒋慎又是晏宁与宗徐的长辈,沿路也多听他们安排,也只有萧惜,虽然言语间也颇有礼,但并不将尊长的吩咐当做圣意,时不时的要与他们有所争执。

晏宁知他们是不信萧惜,怕他们又争执起来,赶快插言道:“蒋将军,韩斥候,我父亲常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请萧小哥相助,便应大家同心协力,我们后无援军,若是还互相猜疑,那还救什么人,不如各自回家去算了。”

宗徐也道:“我自是信得过萧小哥的,但三个商队加起来也有二十几人,这么多人要是全部救出来不可能不惊动鲜卑人,而且商队中也并非人人擅武,鲜卑人擅长骑射,我们没有那么多马匹,恐怕跑不了那么远。”

那韩彬不再争执,紧紧皱着眉头看向舆图,道:“这城中还有两处马场,但大月可汗既然不在帐中,必然是要带走不少马匹的,却是不知他带走的是哪个马场的马匹了。”

萧惜道:“西边马场。”

蒋慎似是下定了决心,道:“那就劳烦萧小哥与我先去北马场了,韩彬带晏二公子与宗公子先去东面稍候,我们将马放出来再趁乱救人。”

晏宁跃跃欲试道:“是不是应该先去西面或南面放一把火?”

蒋慎沉吟了半晌道:“好是好,但我们就这几个人,若是先去放火,怕是来不及回来救人。”

萧惜道:“我去,来得及。”

晏宁无语道:“我瞎讲的,不用听。”

萧惜道:“越乱越好,这个没错。”

五人商议已定,萧惜便先出发,蒋慎与韩彬去北马场,约定西面起了火光,人潮向西面救火之时再动手。

待萧惜走后,韩彬才道:“我知道这附近有一处安全的地方,若是鲜卑人追击而出,万不得已之时,我们可以先去那处暂时躲避。”

宗徐惊喜道:“何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