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是从仁川港出发的,目的地是现代天津的出海口,此时不是东南风向,因此花了两天左右,两艘宝船才到达目的地,后世繁华的天津,现在却没有人存在,天津属于渔阳郡,现在的天津都是淤泥,连打鱼的渔民都没有。
这次王源出行带上了贾诩和黄忠,王源这次是以最近十几年来,在大汉境内声名鹊起的,王氏商队的公子出来历练,要知道这十多年来,王氏商队在大汉到处兜售高级商品,几乎富可敌国,而且遍及大汉各地的王氏商队还有强大的武力,所以以王氏商队的公子出行,不会有一些不开眼的跑来找麻烦。
黄忠则是护卫头子,贾诩是管家,这样的组合也算是完美。
王源带领的军队是一千骑兵,这一千骑兵上身都穿着轻便的板甲,厚达半厘米的冲压钢板甲重量轻,防御力又强,是王源目前最好的水压机一次性冲压而成的,便宜又好用。
马上的骑兵佩戴两具连发短弩,一具短弩能够连续发射三支弩箭,短距离下简直和自动步枪一样威胁十足,除了短弩,一杆一米八的空心钢枪,枪尖长八十厘米,是三棱带血槽的结构,捅一枪就等着流血而死吧,再配上一把锋利的弯刀,可以说,这支骑兵是世界上最强的冷兵器骑兵了。
“主公,我们就带一千骑就行了?”黄忠奇怪地向王源问道。
“够了,”贾诩在一边微笑道:“我们这一千骑,足够说明我们背后的势力的庞大了,如果多带士卒,会被大汉内的权贵猜忌的,一千骑不多不少刚刚好。”
王源点点头,跨上一匹神骏的红马对黄忠和贾诩道:“我们只是来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的,不需要多么卖力,多看少说,多认识人也不错。”
贾诩跨上属于他的黑马道:“主公说的没错,我们是打酱油的,所以汉升假如你看到贼首,不要上去拼命,让别人立功就好了。”
黄忠闻听后,不满地嘟囔道:“早知道是这样,我还不如留在辽东呢,辽东现在肯定动荡不堪,还有仗打。”
黄忠说的是辽东世家反扑,按照王源他们制定的规矩,可以想象的到,辽东百分之九十的世家都会造反,反对诸夏军的统治,想要辽东安定下来,只有等第一次分田后秋收的到来,这样的话,那些世家大族想反抗都没有民众支持了。
“哈哈!别急,我们这就去见三个人,其中有一个你肯定想揍他的!”王源听到黄忠的嘟囔声,大笑一声,策马奔在最前方。
黄忠眼睛一亮,喊道:“主公,可是那关羽关云长?”黄忠可是心心念念地想揍一顿,在“史书”上说他羞于老卒为伍的关羽的。
王源点头道:“没错,我们现在处于渔阳郡,距离幽州治所蓟县很近,就三百里不到。”
蓟县就是现在的北京,距离天津一百四十公里左右,王源登陆的距离,也就骑马赶路一天的路程。
第二天,在野外休息了一晚的王源第二天早上就出发了,此地距离蓟县不到五十里,王源听从贾诩的安排,提前派了探马汇报幽州刺史刘焉(正史幽州刺史是刘虞,刘虞,汉室宗正,老好人,主张温和对待乌桓鲜卑,最后被公孙瓒所杀。刘焉,汉室宗亲,提出重新设立州牧制的人,后来割据益州,儿子刘璋。表示写清楚一点,可能有不熟悉三国的读者不怎么分得清这两个人。)
此时的刘焉简直愁白了头,他才刚刚到达幽州,当上刺史不久,仅仅掌握住了广阳郡的权力,就接到噩耗,说有一伙五万的黄巾贼,正在朝着幽州涿郡进犯,听到消息的他连忙招呼左右商量对策。
突然刘焉的管家进来在刘焉耳旁低声说了几句,刘焉本来皱成一团的脸放松下来,笑逐颜开道:“诸君,随我前去迎接援军!”
“府君,是何人带来的援军?”幽州校尉邹靖奇怪地问道。
刘焉抚须笑道:“你可知这大汉十几年来最为活跃的商队?”
邹靖脚步顿了顿,又赶紧跟了上去,欣喜道:“莫非是王家商队?”
刘焉一扫几日的阴霾,心情大好地他开心道:“王氏商队的公子带领一千精骑前来助阵!”
“嘶!”邹靖震惊不已,一个商人家族,居然能够养得起一千骑兵,要知道骑兵和步兵可不一样,不说最少价值二十万钱的战马,就说养骑兵士兵要吃好的,战马的伙食更是骑兵的好几倍,每次训练,作战的时候,战马都需要鸡子(鸡蛋)补充营养,还要吃豆饼这类精粮,食盐更不能停,可以这么说,一个骑兵的花费最少都在步兵花费的十倍以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