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让玉帝猜忌,太上老君没有多做停留,直接就离开了花果山。
孙悟空则是叮嘱张晓辰这个时候,他是可能会对残留在身体内的能量进行吸收,很有可能借此突破人圣境界到达地圣之境,有什么事招呼他就好,他要继续去帮唐三藏主持花果山的日常去了。
张晓辰让华瑾和南宫离先回去,自己在思索和感悟那些能量残余在身体的痕迹,一个时辰过去后,他感觉到自己在和一些东西产生了共鸣,身体境界越发的像海浪一样波动,这些日子的积累终于量变引发质变,一阵好像水流流过各大经脉的感觉舒缓全身,在冰与火的变化中,张晓辰发现自己散发出的神识已经是之前的一倍有余,他已经是地圣了,而整个过程只用了三个时辰。
回到住处,他在回想太上老君关于阴阳五行的说词,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结晶,它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它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它不但不是一些人不懂扣上的的认识论,而是现代思维哲学的大成。
在现代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是宇宙的对立统一,也是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择吉术中的重要理论。关于阴阳观念的产生,有人认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为易经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再夏朝的占书连山中。
阴阳可以互相转化,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就是说,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阳就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正如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就没有地一样。阴阳互相依存,互相为用。
阴阳依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伴随事物终身,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
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则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