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虽可以风闻奏事但无数旧例证实,在昭和帝一朝御史弹劾若真的只是从坊间随便听了几耳朵就跑到朝堂上来弹劾上奏,后果一定是不怎么美妙的。
弹劾常郡王的事,陈御史当然不是瞎说的,他所言都是有真凭实据的。常郡王行事嚣张无法、荒唐无道,目无王法,甚至做坏事都不遮不掩的,搅得紘州一团乱,民怨沸腾。
有一回,常郡王当街纵马见一民妇貌美,竟强抢民妇回府。次日民妇丈夫前来讨要,他是把人还给人家了可惜还的是一具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尸体。受害者丈夫悲愤欲绝,冲动之下当街拦马致使常郡王从马上跌落,摔伤了腿。常郡王怒不可遏喝令左右将其拿下捉回王府。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受害者的丈夫。
其劣迹斑斑,简直是不胜枚举。
陈御史在整理材料准备弹劾常郡王的时候,都为此深感震惊,既怜惜紘州百姓又对常郡王深恶痛绝。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御史连夜求见秦王商讨对付常郡王的对策。
面对周王的质问,陈御史很是淡定,将常郡王在紘州干的恶事有一件说一件,见到周王的脸色逐渐阴沉,心里就畅快。说到最后,他拱手朝昭和帝道:“陛下,圣人以仁教化百姓,体民之艰,恤民之苦,常郡王何以反其道而行之?若是不加以惩戒制止,紘州百姓犹陷水火之中,久之民心不齐。”
话毕,不少朝臣也纷纷附议,请求惩戒常郡王,以正纲纪。
周王党见此,深知对方是有备而来了。常郡王还算是周王的支持者,他们也想要为常郡王辩护几句的,可实在是常郡王干的太不是人干的事了,还处处留下罪证,他们根本说不出一句辩白的话。再者,此等穷凶极恶、丧尽天良的劣行,尚有良心的周王党人也对此深恶痛绝,耻与常郡王为伍。
眼看着底下一堆请求惩戒常郡王的朝臣,昭和帝的目光落在了弹劾常郡王的折子上,内心一阵恼火。他并非对李珅在紘州干的混账事一无所知,只是当时琐事缠身,暂时分不出精力去处置这个儿子,间接也给李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很显然,李珅辜负了他的期望。
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昭和帝还是有些了解的。李珅的内心不够光明,反而阴险邪恶,更是一门心思想要扶持老二周王上位。逼宫之事后,昭和帝想着将他打发到封地去,眼不见心不烦,离了周王,指不定他也能够安分些。
可从小九就封遇刺来看,自己还是太过仁慈了些。遇刺之事,自己还没有来得及与李珅算账,他现在又在紘州那里整出了这么多的幺蛾子,实在是可恨至极。
“常郡王李珅,残暴不仁,欺压良民,目无王法,着降为郡公,罚俸一年,笞二十。”昭和帝最终道。
“陛下圣明。”陈御史等人见好就收,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这个惩罚对于常郡王来说已经是很严重了,既削爵又罚俸,罚俸不算什么,但削爵又加上笞刑的话,相信常郡王,不应该是常郡公接到圣旨的时候,表情想必一定会很精彩。
“李珅这个蠢货。”散朝后,周王回到周王府,气得重重捶击桌子,怒骂了李珅一通。
“殿下,常郡王那边可还要?”周王党的某一成员试探着问道。
“管他去死。”周王发过火,脸色仍是很阴沉,“紘州那边不用管了。”
言下之意就是要切断与紘州那边联系了。幕僚觉得有些不妥,可见周王正在气头上,此事也不好劝他。只好说起另一件事,“殿下,博山郡王不日便要回到洛都了。”
虽然他们派去江南的人回复说已经将最重要的隐患解决了,可幕僚心里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江南出了那么大的事情,秦王那边似乎没有什么动静,或者说动静太小了,实在是有些反常。
幕僚有些隐隐不安,可是一时之间他却不知道何处出了纰漏,直觉告诉他一定是有哪里不对,他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一路来,他就是凭着这预警般的直觉躲过了不少祸患,如今又出现了,令他十分在意。
尽管如此,幕僚却并不打算与周王说。他为周王做事一向周密求全,没有切确的现实证据他不会拿到周王面前去说的。况且,周王也极可能不会相信他。
“母后,父皇近来可有来过?”周王入宫去看望宁贵妃,问到了此事。
“你父皇?”宁贵妃愣了愣,眉目间有些惆怅,“陛下这两年愈发不喜欢踏足后宫了,就连我这里也是两个月才来一回,说了一会儿话,坐坐就离开了。”
“此前父皇忽然罢朝一日,有传闻说父皇染疾,母后可听说了此事?”周王心里极为在意这件事情,借着看望宁贵妃的功夫来探听宫内的情况以及皇帝到底有没有染疾。
皇子成年出宫开府,对于皇宫而言就是外臣了。外臣打探内宫的消息绝对是忌讳,更何况昭和帝为帝几十载将皇宫经营得铁桶一般,尤其是明光殿与御书房,他不想让真正的消息泄露出来,外人就很难知道真假。但这依旧阻止不了外面的人想发设法地要打听宫里的消息,尤其是与皇帝有关的消息。
谁让这偌大的皇城,是整个大魏的权力中心,而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就住在里面呢。
罢朝的事情那般大,宁贵妃怎么可能不知道,思及那日她想要去看望昭和帝却被拒之门外的情景,她面色有几分难看的同时也染上了几缕凝重,口中咒骂道:“姓苏的那老阉货是谁都不准靠近明光殿一步,便是本宫也被阻在门外。”
苏常侍是伺候昭和帝的人,他只听从昭和帝的命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