岿然王屋,巍巍太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

一个瘦瘦的青年,却从山下挑着一担水,沿着崎岖小路,向山间慢慢走去。

别看他身材单薄,脚步却极稳健。

所以两只水桶摆幅很小,减少了桶中水的泼溅外流,可知他在山中已是担水老手,功夫才练得如此熟练。

忽然,一个三十左右的汉子挑了两只装着米面油盐之类的小筐,健步如飞地从后行来。

望着那担水青年的背影,就远远招呼:

“贤弟,歇会儿吧!”

不必回头,那青年已知道来人是谁,便把水桶放到平坦之处,坐在一块石头上等着。

那汉子赶到跟前放下担子,掏出一块烧饼:

“这是我从镇上买的午饭,给你留块尝尝。”

那青年笑笑:

“哥哥还是拿我当小孩子。”

也没客气,接过来就咬了一口:

“嗯,是比咱们自个儿做的好吃。”

那汉子叹口气:

“唉,在深山老林里能吃到什么好东西?还不及我当兵那时,也比这儿强。”

那青年倒是知足:

“能吃饱饭就行,啥好啊孬的?”

三口两口吃完,就去抓扁担。

那汉子却拦住他:

“休急。

我在镇上听说魏王正在招贤纳士,有一技之长的都会给个官做。

凭你我兄弟在鬼谷子先生这儿学的本领,当个将军不成问题,咱们的出头之日到啦!”

他说的这个魏王就是魏文侯的孙子魏茔,在祖父奠定的基础上,他又做了一番努力,竟然称雄一时。

通过几十年的拼杀,齐、楚、燕、韩、赵、魏、秦在吞并了各自周围的小国后,领土和势力都得到相当大的扩展。

而可怜的“周天子”已几乎沦落为“附庸”。

仅仅是为了保持各大国间的均衡,才保留了他的“名分”,其实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楚国早就称王,其他各大国也没经上报批准,干脆也都先后自封为王。

魏茔自然也当仁不让,便是魏惠王,后来被迫迁都到“梁”,所以又被称为梁惠王。

在孟子的许多文章中都提到过他。

准确点儿说,这个“惠”字是他死后的“谥号”,并没用于生前。

活着时臣下都尊称之为“大王”、“陛下”、“君主”。

而后人为了叙事的明确、方便,便在他们生前的事迹中,用谥号做某王、某帝的代称。

如前之“赵襄子、魏文侯”,后来的“汉武帝、唐太宗”均是如此。

魏惠王仗着祖宗留下的家底儿厚,志向很大,已不满足于领袖“三晋”,而把目光扫向称霸天下。

但仅靠政治影响“以德感人”的速度太慢,而且此公在“德”上的修养也远不及乃祖:

他是通过与哥哥公子缓在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拼杀中夺得继承权,本就缺德

又染上那种暴发户人家的大少爷脾气,总瞅着别人不顺眼,非教训教训他们不舒服。

所以登位后便频频出击,这就需要有更强大的武力做后盾,所以他的注意力重点放在发展军备。黑客heikexs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