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懂事的点点头,又躬身一礼,说道:“伯父放心,耀必尽早归家,与伯父大兄道别。”说着,如同士族读书人一般整理广袖不紧不慢的走出房间。

“唉,叔父,你说三叔这么个……人,怎么小耀如此懂事?他才八岁吧?”待袁耀远去后,袁珣用手肘拱了拱袁绍,奇怪的问道。

“谁知道呢?不过如是耀儿未来能保持躬身之资,说不得也有一翻大成就。”说着袁绍把袁珣那乱拱的手拨到一边,没好气的说道:“再说你这叫什么话?你父也是严谨躬亲之人,你再看看你?”

“对,我再看看袁谭。”

“你……”袁绍瞪大了眼睛,然后才苦笑道:“你以为袁谭变成这样因为谁?”

“难不成因为我?”袁珣翻了个白眼,嘲笑道:“我虽然也不是什么乖乖的孩子,可也没欺男霸女啊!我虽然贪玩爱闹,可也没欺负弱小啊?”

袁绍抬手拍了一下袁珣脑袋,这才叹了口气:“谭儿和熙儿出生这几年,我在朝争中逆浪而行,时时刻刻不敢放松,确实有失对谭儿熙儿的管教。

谭儿小你一岁,却发现我亲近于你,却不知是因为我爱惜你才智,只怕是觉得因为你在洛阳飞扬跋扈,类若我少年时。

于是他学着你的样子也在洛阳横行霸道,殊不知成了东施效颦,也怪我。”

袁绍乃是天下枭雄,一代人杰,极少与别人袒露心声,不知为何,今日看到袁基弑子未遂,却是想到了自家那更加顽劣的儿子袁谭。

加之袁珣虽然是个少年,虽然年少顽劣,但是真正处事却异常成熟老练,时常让袁绍忘记其年龄,今日才会对着自家侄儿一吐心声。

袁珣一怔,恍然的看着眼前这个中年帅哥叔父,想起历史上官渡之战前,曹操挥军攻击徐徐州刘备,沮授曾谏言袁绍出以一支轻骑突袭许昌,抢回天子,以增加政治资本,“奉天子之令”伐曹操,抢占大义。

可是这样的提议却被袁绍以幼子袁买高烧不退,无心军事为由否决了,等到袁绍反应过来,曹操早已以迅雷之势击破刘备,统一了徐州。后世很多学者因为此事评价袁绍主次不分,遇事晚觉。

可是直到袁绍今日对袁珣吐露心声,袁珣才恍然大悟,袁绍或许真的多谋少断、外宽内忌,不是天命所归的乱世雄主,但他绝对是一个好父亲,至少是一个不符合这时代价值观的好父亲。

因为身出庶子,而且是以不受宠的小妾所生,袁绍自小极少引起亲父袁逢的重视,乃至少年时代袁逢直接将袁绍过继给早逝的兄弟袁成为子,倘若不是袁隗慧眼识人,袁绍此时根本不会隐隐成为袁氏年轻一代的“领袖”,更不会成为“天下楷模”,士族眼中的标杆、对抗奸宦的扛旗人。

是以袁绍虽然表面对两个儿子严厉(此时袁尚年方两岁),可是内心中也是十分疼爱儿子的。

所以为了显示对下一辈的宠爱,他才会在成为大河以北之主,雄踞并、幽、冀、青后,不顾众谋士反对将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分封于四州以示恩宠,也为他去世后,河北四州分裂埋下了祸端。

历史是一个认人欺辱的小媳妇,成王败寇自古皆是。不亲身经历,你永远不知道历史的本来模样是什么。

袁珣在心中感叹道,其实这不能说是袁绍之错,袁绍最大的错就是在击败公孙瓒后变得好大喜功,听不得直谏,只能听吹捧。但是要知道,袁绍庶子出身,别看现在得到袁隗支持创下偌大的名声,可是封建时代的礼数,尤其是汉时士族大家,嫡庶之分真的是天堑一般横在袁绍的眼前。

历史上袁绍早已成为河北之主,袁术在内外交困时于寿春称帝,汝南袁氏族人不支持风光天下的袁绍,还有族中长辈居然写信给袁绍,让袁绍向袁术称臣,辅佐袁术建立袁家江山!

袁绍太想证明自己了,他想证明庶子也可逐鹿于中原,也可王霸于天下,所以成为了四州之主后的他,一改原来谦卑有礼的样子,听不见沮授田丰的苦谏,只听了郭图的吹捧,听不见许攸的战术,只听了辛玭的拍马,总之,他的主意一律是对的,不同的意见一律是错的。

所以在其成为河北之主后“完美的避开了一切正确的选择”,成了千古笑谈。

可是这是后世站在上帝的视角看到的事情,袁绍是人,不是神,而且是被压抑已久的一个人。君不见,曹操也曾因为精虫上脑,导致典韦曹昂曹安民死于宛城?

所以虽然袁珣不认同历史上的袁绍,此时却开始理解眼前这个叔父了。

袁珣苦笑道:“叔父,我虽然早熟,可是我没当过父亲,若是我能处理好父子之间的事情,也不至于让老头子提剑杀我了。”

袁绍给袁珣拉上被子,呵呵笑道:“本来也没想向你问策,好了,你先休息吧,我还有事要处理,晚间会把夜照玉给你送过来的。”

说完,袁绍背着手笑呵呵的出了房间,估计是忙着回去与审配许攸郭图等门客准备商议进言何苗升任车骑将军一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