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是玉米吧?我见过,是挺好吃的,不过种植的人不多,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种,怕糟蹋了。”这大叔走南闯北,还是有些见识的。
姜仪连忙问;“这东西贵不贵?”
“因为稀少,也要七八铜一斤吧。”大叔回答得很随意。
其实很多东西一开始出现,总是很多人排斥,因为不熟悉。
据说当初土豆刚刚传人欧洲的时候,推广也很难,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
现在粮食本来就不多,你要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农民浪费半年长的时间,用活命的土地冒险种未知的、能不能种活还不能确定的农作物,这没什么可能。
因为他们承担不起失败的后果。
姜仪听见不贵,开心的道;“太好了,那你能帮我带些回来吗?要十斤,生的。”
“这个没问题。”说着间,甘薯称好,大叔拿着跟着她背后到了镇西的樟木凉亭,恰好姜臻也回来了。
姜仪给了钱,对大叔说;“你找到东西后,拿来这里给我弟弟,他每天在这里搭运货物。”
大叔收了钱,满心欢喜的答应了。
“姐,你买了什么东西?”
姜仪找出一根比较小,破了皮的甘薯递给他,这就是我上次和你说过的甘薯,生吃很爽口,微甜,煮熟也很好吃的。
弟弟惊喜的拿过,在衣服上搽干净,咬了一口。
“嗯,味道也就这样,一般般。”
姜仪微微笑了笑。
生吃甘薯肯定比不上甜美多汁的各种水果,但这甘薯是可以做救命粮食的。
虽然营养单调不全面,可在灾年的时候,吊命是没问题的,总比草根树皮观音土好。
回到家之后,她找了个大缸,把甘薯装起来压好,放在一个干爽通风的位置。
弄好之后,才去杂货店。
还没到店门口,见一个女子脚步匆匆的离开,看那背影就知道是邓二娣。
姜仪进了店,见有几个人在买东西,步儒这个反应迟钝的家伙搞得手忙脚乱的。
她过去帮这个大妈打了两斤油,另个大伯打了八两酒,不知谁家的小破孩拿了一铜钱的饴糖。
待人走得差不多,姜仪问;“这饴糖今天很好卖吗?两天就差不多卖完啦?”
“刚刚大嫂过来,说拿点回去给小侄子吃,就装了两斤走。”
“哦,”姜仪没说什么,毕竟一两斤糖而已,现在她单单杂货店每天收入也有二三十铜,一点糖也没什么,毕竟是给小孩子吃的。
她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和那拎不清的嫂子闹再厉害,也不关小孩子的事对吧。
“大哥今天回来了,叫我们晚上回去吃饭。”
步儒三兄弟,老大步修每年趁冬日农闲,都会去县城里找些工作,他今年是在姜仪上次病倒之前就进城去的,如今离过年还有六七天才到家,去了有四五十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