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的百姓听到死人了,瞬间如被捅了马蜂窝,嗡嗡的。议论声再也止不住,越来越大。不死人,什么事都好说,死了人这事可就闹大了,大伙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赵崇十分为难,原本以为就是个简单的案子,然而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来。他虽是个微末的小人物,但他对官场上的敏感程度不弱,当他瞧见那个内侍牌子就知道,今天的麻烦大了。已经不再是表面上的那样,就因为李家主母的铺子不赚钱,家丁私自打抢了客源的周记那般简单了。

结果李琢这个傻子还插了一手,又蠢得任由百姓围观。许多百姓已经知晓此事,事情也持续发酵。

张县令是要判案的,逃不开。李家是直接招惹的周大海,躲不掉。他是要第一个到现场的,现在想避也来不及了。

这两年陛下大了,总要亲政夺权的,朝堂上已是山雨欲来。但各方都还克制,小心翼翼刺探对手的底线。虽说这里离京都太远,都是小事。但也难说,永安县里既有丞相的得意门生,又有太师系爪牙李少府,先又来一个内侍来搅和。难说这件事不是大人物操控着走向,挑起的争端。若真是那样,谁知道有几双眼睛盯着这里。这么一想赵崇的头皮发麻。那些可都是通天的的大人物啊,说句话朝堂都得抖三斗。

赵崇既紧张又隐隐的兴奋,人都有立场,尤其在官场上。太师、丞相、陛下,总要选一个。若选对了,也许就平步青云了。可恨他知道的消息太少,什么都是一团迷雾。

他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走到赵父身侧悄悄问道,“五哥,这怎么办呢?”

赵父瞧出这个兄弟的心思,脸色即刻就不好了,斩钉截铁道,“你这个都头怎么当的,竟还要问我,你的职务是要你做什么你便做什么。天还没变呢,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别去想那些个不切实际的,赵家可不止有你一个人,多想想赵家吧。”

赵崇不甘的望着他哥,他的这个五哥眼光从小就毒,好多事族里都要问他的意见。他深深的叹了口气,失望透顶。

他继续问大夫确定伤情,老大夫就闷闷说一句话:伤了脑袋,没救了。别的什么也没问出来,老大夫又说店里还有人等得急,向赵崇告辞便匆匆离去。

“赵都头,你都问了快半个时辰了,好没好,不行的话让别人来。”李二郎已经恢复原先吊儿郎当的模样,似乎之前发生的全然不在意。他已经明白这周大海再能卖弄言辞又怎么样,这案子总归是官府判的,不急。

赵崇已经不理他,这次县尉不论怎的都吃了亏,虽然实质的并不可能出什么事,但名声坏了大半,都是因为这个蠢货。县尉回去后自然会修理他,他等着第二天听笑话就行。

他被赵父说了一顿不敢起什么心思,全程按规矩办事。在场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文书,然后带着几个重要的几个家丁和伙计回到县衙,交给县令解决。

周大海一方也没再闹什么幺蛾子,对赵崇的安排十分欣喜,说,“我相信,明府会给我们百姓查明事实,给我们一个交代的。”

李郎君看不得赵崇这副棺材脸,期间他想闹,被奴仆们劝解了说:“到了朝堂上更清晰明了,不必担心有人有胆陷害咱们家。”,在众奴仆的簇拥下也走了,

赵父等顾客则是先回家,有需要官府再传。百姓一看打人的都带走了,没了热闹,赵都头就一句明府自会处理堵住了他们,三三两两的带着担忧散了。

赵莲看到七叔的处理方式实在大快人心,心里欢呼雀跃,县令是个好官,自然会有一个好结果。赵莲的心头对生活在这样执政清廉的地方感到幸运,都了好多安全感。她扶着她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上一句说想吃辣子鸡,下一句就说呀她今天好高兴,好不活泼。

赵父看着笑得灿烂的的闺女,心里也软乎乎的。愿她她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阳光,这样什么也不知道也挺好的。只是想到闺女快要嫁人了,她的大半生待的地方都是夫家,以后再难有此情景,不由得心酸。

因为受了伤,赵父在家休息了两天,赵莲这两天也在家照顾赵父,日子又恢复到往常一般轻松又惬意。

下午,她实在无聊,一人去了心里想很久的地方,书店。要说哪里可以让她快速了解当今世界,非书店莫属了。她不想当一个常识白痴了,什么也不懂的,心里慌。

赵莲向人打听了,路上一位大婶介绍说她的儿子常去一个叫聚英的书院,她儿子说,全永安那里最好。赵莲便动了心,按照她的描述找,越走越偏。她不放心,又问了不少人,只是一部分人不知怎得犹豫了许久,最后眼神怪异的给她指了路。

赵莲连走进几个巷子,才到了有聚英园的店面。一进店内便察觉到这里的不凡,装修别有风味。从书院狭窄的店门进去后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弯弯曲曲的走廊通向竹林深处,隐隐约约的瞧见里边还有亭子、人影。幽静、雅致,是赵莲想到的最贴切的形容词。

没想到这里还有这样雅致的地方,这里的主人一定也是个清雅之人。

赵莲徐徐走到走廊尽头,仿佛看到了一副绝美画卷,视线前方一位束发带冠的白衣男子屈身晒书卷。面容清隽,书卷气浓,举止间就如画上的人物出来一般,春风吹来,似乎又墨香袭面而来。

这一刻她真的相信人们常说的一个聚集所有中华美好品德的词:君子。才初初见面,这个词似乎太武断但有的人只需见一面,你便知道他的超凡脱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