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火器的制造已初具规模,在汴梁城中设有广备攻城作,工匠五千余人,下辖十作,其中就有火药作和专门制造火器的火作。

人口繁盛和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不高,导致北宋时期的汴梁城火灾频发,甚至到了,小火灾无数,大火灾每年都至少有一二起的地步。

而造成火灾的原因有很多,像意外失火,人为纵火,雷电劈引,等等。

其中,危害最大、最难以扑灭的火灾就是火药作和火作着火。

可以说,只要两作一着,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以宋真宗时期的一场由火作引起的巨大火灾为例:

当时,火作的一个“作手”(技术员)装填火药时用力过猛,溅出了火花,刹那间炮声震天,地动山摇,火作里的工人全部被炸死,方圆三里以内的民宅不是被震塌,就是被烧毁,粗略统计,在那场大火里丧生的总人数高达一千三百多人。

朝廷痛定思痛,总结:火药作和火作平日囤放着大量的硝石、硫磺和木炭甚至是火药,全是易燃易爆物品,很容易引起火灾,而一引起火灾,就肯定会殃及到周围居民,酿成巨大的灾难。

故而,朝廷下令将火药作和火作迁到城西北角的一块无人之地,并在那里建了一些房舍以供火药作和火作的匠人及他们的家属居住。

此时的人,都认为动不动就造成巨大伤亡的火药作和火作是不祥之地,所以,如果没事,汴梁城中的人几乎没有人会去两作方圆十里的地方。

原本,火药作和火作附近还有两营人马和一营潜火兵驻扎。

后来,随着战争的爆发,火药作和火作的火药兵器全部被搬上了城墙,三营人马也被调去守城,只剩两作的工匠和他们的家属还在继续赶制火药和兵器。

金人攻破汴梁城的外城后,火药作和火作因为离主城区太远,又太过偏僻,并没有被波及到,两作的匠人和他们的家属虽然对汴梁城的局势有所猜测,但却因为没有直面危险而没有轻举妄动。

那日,韩擎派赵撙带着五十个可靠的人去藏那两万套兵甲、不计其数的弓弩和羽箭以及足够武装十万人的枪尖时,起初赵撙也不知道藏哪好,毕竟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般的地方是不可能藏得下这么多东西的。

于是赵撙就问他挑出来的那五十个人:有没有谁知道,什么地方能藏下这么多兵甲?

那五十个人中有一人原来是火药作的潜火兵,他跟赵撙说:“我们原来的营区里有一个很大的库房,平日里主要是用来存储防火器材的,肯定能藏下这些兵甲。

退一步说,就算那些库房藏不下,那里还有很多空置的兵营,也足以藏下这些兵甲了。

另外火药作和火作也有库房,平时是用来储存火药和火器的,现在应该也都是闲置的。”

韩擎曾在战场上救过这个潜火兵的命,这个潜火兵对韩擎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因此,赵撙相信这个潜火兵所说的。

于是,赵撙便带着那五十人将那些兵甲、弓弩、羽箭、枪尖全都送去了火药作后面的潜火营里藏了起来。

后来,韩擎偷得那八万多石粮食,也被陆续送到那里藏了起来。

韩擎听说了火药作和火作的情况后,抽空去了一趟火药作和火作,然后假传圣旨:“朝廷已命我全权接管两作,你等各司其职,我自有吩咐。”

说完,韩擎还给火药作和火作的人亮了亮赵桓任命自己为武功大夫的圣旨。

韩擎穿着一身正七品武官的军服,身后又有数百全副武装的将士,谁敢查看他手上的圣旨写得是什么?

稳住了火药作和火作的匠人之后,韩擎命人给每个匠人分了一斗好米,对他们说:“凡事皆无需你等担心,一切有我,你等只需安心做好我交代给你等之事便可。”

在这之后,韩擎这个后世的王牌爆破手干净利落脆的改进了火药配方、制作方法和制作流程,并制定了奖罚措施,然后让两作的匠人和他们的家属放下一切工作全部集中到火药作全力生产新式火药。

而火药作也就成了韩擎的大本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