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敦刻尔克”级工程的开展,国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关于该舰技术细节方面的情报。
经过对比分析,国海军认为770型舰不足以与国战列舰抗衡,决定重新设计一型与“敦刻尔克”同一级别的26500吨战列巡洋舰。
初步设计于1933年完成,基本技术数据为标准排水量26925吨,长200米、宽2725米,4座双联装343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和4座四联37毫米高射机关炮,航速29节。
侧装甲带2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合计50毫米,水平防护相当薄弱水上飞机4架,但没有机库。尽管1933型战巡性能已经比770型提高不少,但在防空火力、装甲防护和航速上仍然没有达到“敦刻尔克”的水平。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国人在未来几年内获得新式战列舰后,很可能会将部分老式战列舰部署到地中海基地。在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后,国海军终于认识到只有建造昂贵却真正有效的条约型战列舰,才能够保证其在地中海的均衡地位。
1933年年底,意海军提出了战列舰的新的技术要求:
标准排水量为35562吨,应装备排水量允许的最大数量的406或381毫米主炮,装甲可以在1850027500米距离以内抵御相当于本舰主炮穿甲弹的攻击。
水下防御系统防御水平350公斤,航速30节,续航力应保证军舰从主要基地出发至地中海任意海域做往返航行,同时应有适度的战斗续航储备军舰的战斗航速比经济航速的油耗率大的多。
新式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工作由国海军工程监察长乌蒙贝托普列赛berugliese总负责。
1934年初,已经有几个不同的舰体设计入围,并在拉斯佩齐亚研究基地里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其中包括:
海军工程处2月份设计的54265号方案,排水量37000吨
研究基地自己设计的方案,排水量35900吨
191、192和193194的初步设计方案,40000吨,航速34节
的里雅斯特riese的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anieriiuniiellriai和安莎尔多联合设计的194号,排水量3636348000吨。
由于新舰的排水量比国以前建造的最大军舰都要大50,对缺乏经验的国设计队伍来讲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但是由于没有太多老旧思想的桎梏,国工程师们到最后反而设计出了一型在不少方面具有开创意义的战列舰。
1935年6月21日,“维托里奥维内托”级irie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及工程完成,并报海军工程处审查存档备案。
当该级前两艘舰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在建时,国海军认为还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对抗、两国海军在地中海的联盟。因此决定,再建造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的改进型:罗马号a、帝国号per。
维内托级战列舰首批建造2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当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在建时,1937年国退出国际联盟。
1934年首舰“维内托”号与2号舰“利托里奥”号同日开工建造,1940年两舰先后竣工。
1934年10月28日,首舰“维内托”号在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开工,1937年7月25日“维内托”号舰壳下水,1940年4月28日,“维内托”号竣工。
她成为自1916年以来,国建成的第1艘战列舰。1940年5月1日,“维内托”号正式加入国海军现役。此时距国正式加入战争只有40天的时间。
“维内托”级战列舰在国战列舰系列中,是攻击力和防御力相对比较平衡的一级。
该舰舰型上采用长艏楼,前部呈阶梯式布置着381毫米三联装炮塔2座,后部布置着1座。艏楼较长,一直延伸到后部炮塔。
4座152毫米三联装副炮分别布置在2号和3号主炮塔的左右两舷。
1号甲板下的后甲板是舰载机甲板,在中心线位置布置有起飞弹射装置1座及起重机1台,但该舰未设机库。
剪式舰首并不利于高速航行、最初在海上试航时发现耐波性能较差且有振动等问题,不久得到了改进。
“维内托”级战列舰水线以下的“皮里埃维”式水下防御系统是圆筒结构,筒的内径38米,外径72米,内筒内是空的,外侧可装载燃料等液体物资。
在近“皮里埃维”式水下防御结构的内侧和船体中心线处设有纵舱壁,纵舱壁将机舱区域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机舱区域由4个机舱室、8个锅炉舱室组成,机舱区域及主炮塔下的船底则采用三层底结构。在三层底内的船底中心布置电缆管道。
在1号主炮塔的前部及3号主炮塔的后部船底布置有应急柴油机发电机舱室。前部桅杆为圆杆式,后部桅杆系在塔状结构底座上安装圆杆。
该舰前后2个烟囱布置得比较接近,其间安装了射击指挥仪,“卡约杜里奥”级在进行改装时也采取了这一方案。
维内托级战列舰机舱分为前机舱和后机舱,二舱之间是锅炉舱,这种布置形式也是意大利战列舰惯用的方式,这有利于提高舰艇的生命力。
因为某个机舱被炸后,另一个机舱的动力系统仍可发挥作用。但这样的设计增大了主炮塔及机舱区域的范围,被打击的机率也相应增大。
“维内托”级舰,舷侧水线部的装甲带成8度角安装,厚度为250毫米板或280毫米板与70毫米板或10毫米板形成组合装甲板,最厚处组合装甲达360毫米。
甲板防御上,上甲板厚度36毫米9毫米、2号甲板12毫米、3号甲板100毫米12毫米。主炮塔装甲由前面装甲380毫米、前部侧面200毫米,炮塔顶棚为200毫米板组成。
炮塔座板厚度在350280毫米之间。指挥台前部顶棚为12010毫米侧面水平甲板为25090毫米25毫米或10毫米的组合板。
“维内托”级战列舰采用13万马力的蒸汽轮机驱动,锅炉蒸汽压力25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温度325。
主机为“布鲁佐”齿轮传动涡轮机,转速238转分。主发电机组为450千瓦涡轮发电机4台,应急发电机组为800千瓦柴油机发电机4台。4个螺旋桨均为3叶,直径48米。
“维内托”级舰的重量分布情况是船壳重量10569吨、防护装甲13545吨、武器装备6569吨。全舰总计30683吨。
“维内托”级是的一型设计航速31节的战列舰。由于国海军认为其只在地中海活动,对续航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们为“维内托”级准备了比较强大的动力装置,而未重视油耗量过高的问题。
“维内托”级使用了高温高压蒸汽轮机机组,8座亚罗式arr带过热器三锅筒水管燃油主锅炉,两两并列布置在4个分割开来的水密隔舱内,但锅炉舱内没有纵隔墙,这样可以减少一侧舱室进水后引起的横倾,但是一个锅炉舱进水,就可能造成2座锅炉全部熄火。
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温度325,压力25个大气压,工作参数与“大和”级相当,但比国,国,国等欧洲国家同类产品较为低下。
4台贝里佐elluzz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轮机舱和锅炉舱交错布置,即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前,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后。交错布局对动力系统的生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各种管线和控制装置布置比较复杂。
每台汽轮机包括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低压涡轮机和高压巡航涡轮机各1台,高压和巡航机组在前,中、低压机组在后。每台主机驱动一只直径48米的亚平宁式aglia三叶螺旋桨。
主机总功率130000轴马力,短时过载功率140000马力,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战争期间,“维内托”级曾经在46000吨排水量下开到了29节的航速。
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级的续航力明显偏小,不同航速下的设计续航力分别是4580海里16节、3920海里20节和1770海里30节。实际续航力为“维内托”4700海里14节、3900海里20节,“利托里奥”4870海里14节、4050海里20节。
“维内托”级的辅机是8台22伏直流涡轮发电机组,单台功率450千瓦2020安培,前4台发电机布置在前轮机舱上方,后4台发电机位置相仿主发电机组总功率3600千瓦16160安培。
4台菲亚特ia368220伏直流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布置在装甲舱以外,两前两后,单台功率800千瓦2020安培急柴油发电机组总功率3200千瓦8080安培。
维内托有一枚布置在艏艉线上的主舵和两枚布置在尾部侧舷的辅舵,均为半悬挂平衡式。
由于主辅舵间距很大,彼此不会干扰。实战证明,当主舵不能操作时,辅舵仍然可以满足操舰要求。
而且由于辅舵正好处于侧舷螺旋桨排出流的中心,舵面流速很大,效率较高,舵设备总体设计很成功。但是主辅舵机舱过大的间隔却在装甲防护上造成了一些麻烦。
“维内托”的动力系统舱室不包括应急发电机的内部总空间8861立方米,总功率134900马力,功率密度1522马力立方米,在世界各国新式战列舰中处于较高水平8。
“维内托”级战列舰的大中口径火炮都是由安莎尔多公司设计,另一家国军工企业,奥托公司,即erernirlan的缩写也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
“维内托”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381毫米口径主炮381警告,计划之初设想的406毫米口径主炮方案因制造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
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610毫米的紧口箍结构。
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每座炮塔备弹222发,其中穿甲弹195发,榴弹57发。
381毫米口径主炮火炮炮身全重1024吨,全长19781毫米,身管长19050毫米50,线膛部分长15850毫米,药室长3071毫米、容积456216公升。
火炮正常使用膛压320兆帕,穿甲弹初速850870米秒。从炮口侵彻威力来看,国的381毫米火炮的威力仅次于国的94式460毫米炮和国的7型406毫米50炮。
不过由于发射药对身管的烧蚀非常严重,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110130发,约为世界同类舰炮的一半左右。最大射程42800米嗑药炮。
381毫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595吨,圈座直径11896米,基座外径1319米。炮塔内部进行了隔舱化设计,前部的战斗室由2道防破片防火装甲纵隔板分割成3个独立的部分,尾舱里的指挥室用1道横隔板与战斗室隔开,提高了炮塔整体的生命力。
主炮炮塔下面是弹药库,“维内托”级的弹药库布置弹丸库在下,火药库在上与其他大多数战列舰正好相反。
每门炮有一套二级扬弹机构,弹丸首先经由下层的竖直扬弹机内提升到火药库平台,然后在和药包一起推入上部扬弹机的供弹筐内。
火炮固定在15度仰角实施装填,装填速度13发分,配用电击机械撞击两用底火,每座炮塔由1台450千瓦柴油发动机组单独供电,但炮塔的电气系统仍并入全舰整体电网,这样一旦对口供电发电机出现故障,仍然可以保证炮塔的正常工作。
“维内托”级副炮为4座三联装152毫米炮塔,该炮也是由安莎尔多和奥托共同负责生产的。
安莎尔多型炮身全重89吨,全长8840毫米58,身管长8382毫米55,线膛部分长73005毫米479药室长1005毫米,容积2519公升。炮身由内膛身管、包覆在外层的等长增强管、活动被筒和手动开关的立楔式炮尾组成。
奥托1936型炮的锥形增强层更厚,有制动衬套和加强前斜肩,炮身全重127吨40根等齐右旋膛线、缠距30倍径。
穿甲弹重50公斤、初速910米秒,榴弹444公斤,初速945米秒。1635公斤硝酸甘油硝化纤维素发射药,使用膛压327兆帕,火炮在45度仰角时的最大射程25740米。
三联装炮塔全重1354吨,炮塔圈座直径6米,基座外径7米。高低射界545度,各炮有独立的电动装填机,火炮在20度仰角下实施装填,射速4发分。
“维内托”级装备12座安莎尔多1型和奥托1939型90毫米单管高射炮。
安莎尔多最初设计的样炮身管长48倍径,定型时改为50倍径。炮身为单筒自紧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用螺纹炮尾环安装到身管上,炮身全重121吨。定装弹全重18公斤,初速860米秒,最大射程16000米,最大射高10800米。
火炮高低射界753度,正常情况下由射击指挥仪遥控射击,也可以手动操炮。由炮塔下方的2马力电动装填机自动供弹,装填速度12、16或30发分可调。
稳定托弹盘上布置有90发备发弹。该舰的9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安装在稳定炮架上的。热那亚的圣乔尔乔anirgi公司设计生产了全套稳定系统,这样军舰即使是在回转中也能保证高射炮的有效射击。
“维内托”级的近距防空火力配置体系由37毫米机关炮、20毫米机关炮和8毫米高射机枪组成,均由布莱达rea公司生产,其中1935型机炮有稳定炮架。
“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服役时装备了8座双联装1型和4门单管1939型37炮布置在舰首甲板上,以及12座双联1935型20毫米机关炮和6挺8毫米机枪。
1942年进行改装后两舰一共在2号主炮两侧及两座前副炮塔顶部加装了4座20毫米双联机关炮。
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的防空炮数量明显偏少。而且“维内托”的机关炮没有指挥仪,只能依靠炮手手动目视瞄准射击,对高速目标的毁伤概率很差。
“维内托”级的舰尾布置有1台弹射器,最多可以搭载3架水上飞机,但没有机库设施。这样对飞机的贮存保养都是不利的,而且尾主炮的炮口焰也很容易破坏娇贵的飞机。
意大利军舰的绝大部分火控装置都是由伽利略ffiinealile和圣乔尔乔两家公司生产的,“维内托”级也不例外。
该级舰的前主桅顶端是主炮射击指挥塔,下面是依次是主炮射击指挥塔和第2备用射击指挥塔,外观庞大,各有1具72米测距仪。
指挥系统的机电弹道解算器布置在独立的底舱装甲室内。上层建筑烟囱两侧布置着副炮射击指挥塔,有1具5米测距仪。
90毫米高射炮由布置在舰桥前部两侧的3米测距指挥塔遥控射击。每座主炮塔尾舱都装有1具12米体视式测距仪,副炮塔也各有1具65米测距仪。
所有的测距仪均装有稳定器,允许在舰体摇荡的情况下正常使用。与其他战列舰不同的是,“维内托”的2座主炮指挥仪均布置在前部上层建筑上,而别国都选择在后部上层建筑上分开布置辅助指挥仪。
“维内托”的辅助指挥仪的视界较好,但与主指挥仪间距太小,2部指挥仪可能会被一次命中一起摧毁,系统的生命力比较差。
意大利1935年开始研究雷达,起步时间并不晚。70厘米样机的试验结果最令人振奋,它可以发现12000米距离上的水面目标和30000米距离上的飞机。
但不知何故,该雷达研制成功后却迟迟未能定型投产。
直到1941年3月28日夜,国人为自己的迟钝付出了沉重代价3艘重巡洋舰被装备雷达的英国战列舰在近距离击沉以后,他们才慌忙把提贝托的雷达装到“漂亮”号arini鱼雷艇上进行实用性测试。
后来雷达获得了3的正式编号为通讯研究所的缩写,“猫头鹰”uf的绰号表明意大利海军期待着它能在夜间发现狡猾的敌人。
1942年910月间,“利托里奥”号当仁不让成为第1艘安装“猫头鹰”雷达的国军舰。
随后“维内托”和“罗马”号也先后安装了3雷达。
由于在技术方面的诸多缺陷,国电子工业没有完成预定的50台生产任务,除3艘“维内托”级以外,只有9艘其他国舰艇装备了“猫头鹰”雷达。
无奈之下,国只好从国进口了7台雷达,大部分是u2440型,它的性能比“猫头鹰”稳定的多,但是同样不能用来进行射击指挥。
“维内托”级火力系统的威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缺乏雷达,从而不具备有效的夜战能力。
90毫米高射炮性能先进,但因为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没有雷达指挥的缘故,没有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1940年8月31日9月2日,连同维内托在内的由五艘战列舰,十艘巡洋舰以及三十四艘驱逐舰组成的国舰队,进行了阻止国“帽子”作战perainas的行动。
但是,由于国缺乏优秀的空中侦察力量,以及国舰队的侦察机及时发现了来势汹汹的国舰队而得以撤离,最终国舰队无功而返。
9月6日,国舰队再次出发企图找到英国舰队,但是国舰队早已离开直布罗陀到了南大西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