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赵子器,乃是有名的闲散王爷,不理朝政,酷爱谈诗论道,结交京城学子,晚上醉卧青楼,都是常有之事,风流之名远播千里。皇上和楚王关系极佳,有时候请楚王传递圣旨,给他找些事情做,免得闲极无聊。徐羡之在诗词一道有所研究,偶尔也去楚王府上做客。

“见过王爷。徐某失礼了。”徐羡之行了一礼。

“你我都是老熟人了,无需客气。碰到烦心事了么?”楚王笑道。

“倒是有一点烦心琐碎。楚王如有时间,不如到寒舍喝杯茶,容我细细陈述。”

“巧儿他妈哭巧儿,巧死了。我正巧要去府上。”楚王乃天子贵胄,言谈却如同市井小民一般,爱用俚语俗语。

两人俱是一笑,相伴回徐家。

徐家只有一个小院,守门的门丁都没有,只有一个老管家和一个小书童。老管家年迈,一生伺候徐家,半只脚踏入棺材,膝下无子,无亲无故,倒是徐羡之和小书童一起照顾他。

小书童出去给老管家买药去了,徐羡之便自己烧茶。

楚王见一身青衫的徐羡之劈柴烧火,翻了个白眼,道:“你又不穷,如此简朴干什么?等会儿我给你安排几个美貌的丫鬟过来服侍。”

水开后,徐羡之给楚王倒上一杯,笑道:“我喜欢安静。便宜茶叶,尝尝看。”

楚王端着茶盏,喝了一口,皱眉道:“一点味道都没有,怎么喝啊?”

徐羡之不理会楚王的嫌弃,将把曹岩的案子细细交代了一番。

楚王叹道:“此案倒是离奇。可惜夏侯勇死得太早。对了,徐贤弟,今天是我来传递朝廷的旨意的。前些时日,发生了金国使臣被杀一案,朝廷让你全权负责此案。皇上找我给你送任命书。任命书我就懒得念了,你自己看。”他从袖子里摸出一份委任状。

徐羡之慌忙朝楚王跪下,双手接过委任状,口称:“微臣定不辱于使命!”

楚王代皇上受了一礼,然后将徐羡之扶起来,说:“这案子有些复杂,牵扯到许多大人物,而且被害者是金国使臣,死法蹊跷。你可曾听说过?”

徐羡之道:“听说过一二,说是金国使臣在花船上喝花酒,突然失踪了,后来被城外的村民在汴河之中发现尸体,有人说是被冤魂索命,有人说是遭遇了刺客,众说纷纭。”

楚王道:“金国使臣出使大宋,本是机密之事,瞒着辽国,但是举朝上下都很重视,动作太大,又人多口杂,因此很多百姓都知道了金国派了使臣过来。使臣代表金国朝廷,却惨死在我大宋境内。此案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到宋辽金三国关系,甚至引起三国兵戈纷争。许多官员害怕担责,不敢查案。有的官员,嘿嘿,倒是有胆子查案,但是更有胆子借查案为自己谋利,到时候肯定随便抓个替罪羔羊定罪。腌臜泼才!他娘的可恨!”

说到气愤处,楚王用力拍了案桌,把茶杯都拍得弹了起来。

徐羡之笑道:“王爷消消气,我这桌子可不经拍。”

“小气鬼,拍坏了,本王赔你一个新的。”

楚王朝手掌哈了哈气,道:“娘的,好痛。丞相和枢密使二人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想让他们的人出来查案。还是太子太傅,你的老恩师站出来跟丞相唱反调,大力推荐你,说你有能力有胆识,关键是不怕得罪人,因此皇上对你委以重任。”

徐羡之笑道:“多谢恩师他老人家!徐某在大理寺任职,当以查案为唯一要务,其他事宜都不放在心上。”

“你给我放心大胆地查,我给你撑腰。虽然我没什么本事,却给你帮你跟皇上说两句好话。”

“王爷关心朝政,为何又不理朝政?如果您出山帮皇上分忧,朝廷风气肯定为之焕然一新。”

“唉,算了吧。我只是个附庸风雅的粗人,喝花酒是强项,和丞相那群人拼脑子,那是拼不过的,还得天天受气。现在多么逍遥自在。反正有你的老恩师在撑着,天塌不下来,哈哈哈。”

徐羡之和许多学子都曾劝过楚王,建议他挺身辅政,但是每次都被楚王拒绝。时间一长,众人也都心灰意冷。

瞧着楚王被酒水浸得发红发肿的眼睛,徐羡之心中叹气,嘴上说道:“那使臣尸体在哪?我想去验尸。”

楚王道:“两国来使礼节之事归鸿胪寺管辖,但是命案归刑部管,使臣死在京城之内,京兆府需要负责。三个衙门都不想惹一身骚……现在此案划给了大理寺,尸体便放到了大理寺。现在天色已晚,明天再去验尸吧,不必急在一时。”

徐羡之道:“时间不等人。尸体多耽搁一天,验起来就难上一分。我现在就去验尸。王爷还是回去休息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