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已入深冬,寒风刮得凛冽,等闲不会有人出门,可城中李家却是门庭若市。高门大院之中,数位体态各异的妇人拥挤在会客厅内,或是窃窃私语,或是环顾四周。

金氏命人在厅房中添了两把扶椅,安排在场的妇人坐下,又叫人奉上了热茶,便坐在上首处,缓缓开了口:“在座都是这十里八乡有名的媒人,想必也知道我今日所为何事。”

轻叹了一口气,金氏复而缓声道:“我那孩子的婚事到底是要麻烦诸位的,我知晓各位难处,故倒也不必寻什么门当户对的大家千金,只是好人家的,容貌品性过得去的,旁的倒也罢了。”

闻言,在坐的媒人婆子相互对视了几眼,默不作声。有几个年龄稍大的妇人,端起了一旁的茶盏慢慢饮下,似乎是有意回避。

说起李家这位祖宗,方圆百里的媒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李家老爷先前是此地唯一一位举人,之后做了官,因深谙官场之道,一连升迁四品,又高娶了金氏千金,夫妻俩人举案齐眉,阖家美满,可惜一直没有子嗣。

直到李老爷年过四十,才有了李执这么一个嫡子,举家上下宝贝得紧,日日像菩萨似的供着,结果养出了个混世魔王的性子。

前几年,李老爷年纪越来越大,身子骨愈发不好,便告老还乡,与金氏在老家安城买了处大宅子安居下来。李老爷那独子在京城时,便没什么好名声,回了安城,更是天高皇帝远,仗着县太爷也得给李家面子,平日里越发纨绔,德行差得臭名远扬。

如今这位纨绔已二十有五,李家夫妇不得不着急他的婚事,前前后后也请媒人说了几门,但门当户对的都对他避之不及,寻常人家也不愿把女儿往火坑里送。偶有些卖女求荣的门户,将女儿送来结亲的,却又总会被李公子本人搅黄。

这一来二去,媒人便也懒得再管李家嫡子这麻烦事了,今日众人都是金氏派人又是送礼,又是给钱,巴巴地使银子请来的。

眼下,金氏的姿态可谓放得极低了,李家这样的书香门第,又是京城里当过差的,如今不顾媳妇的各种条件,只求个好人家的,着实很难得了。

可惜,这也得李家那位纨绔点头,于是便有媒人说道:“夫人,绝非是我们没用心思,您这样的门户,我们怎敢不尽心办事。便是给贵公子牵线,那也是精挑细选,只是贵公子无心成家,这是我们无能为力的。”

金氏点头,她明白是这么个道理。她这儿子名声是差,但以家世和相貌来说,在京城都是一等一的出挑,绝不会连个夫人也说不上,现下只是她儿子李执不肯点头,“若是执儿有了中意的,必定会应允的,还是劳烦各位多多相看,我如今也没有别的指望,唯有执儿的婚事是我的一块心病,倘若各位能有一剂良药,李家必当重谢。”

媒人们纷纷应下,但也只是应下,转头便抛诸脑后。李家那混账儿子的麻烦事,她们实在束手无策。

午间,金氏让人摆了宴席,叫人将一帮子妇人婆子服侍好了,又亲自将媒人们送出了李宅。

对于儿子的婚事,她极为上心,已经茶不思饭不想地连续操劳了几个月,到现在还没有一点儿眉目。劳心伤神再加之天寒地冻,没能及时披上髦衣的她,便被冷风吹得咳嗽起来,由丫鬟搀扶着回到了卧房。

金氏披上一条厚实的绒毯,斜躺在贵妃塌上,撑着额头不住的唉声叹气。

丫鬟为金氏倒上了一杯姜茶,放在她身侧的高脚桌上,贴心地说道:“夫人切莫再伤心,公子的婚事是人生大事,这是急不来的,老爷本就身体不好,家里都是由夫人操持,您要是病了,可如何是好。”

话说到这儿,金氏更觉一团闷气,旁人夫妻到了他们这个年岁,连孙子都已经承欢膝下,再不济儿子也能独当一面,将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哪里像他们家这样,辛苦攒下半辈子家业,却养出这么个混世魔王,成家不要,立业不愿,文的武的样样不成,偏吃喝嫖赌学得门门精通。

金氏捧起姜茶,慢慢喝了口。饮茶间,一个修长身形出现在门外,映出黑漆漆的光影,单看这黑影,金氏便知道这是自己的纨绔魔王。

“给母亲请安。”门口的人出了声,这声音是轻快的,除去轻快还带了些沙哑。

金氏虽说对李执恨铁不成钢,但却是一点儿都不忍心对他发火,只是带了些嗔怒说道:“早已日上三竿了,这会子请什么安。”

说着,便继续饮茶,并没有叫李执进来说话的意思。光是为了他的婚事就够操心了,要是再听他说一堆浑话,不定被气出个好歹。

“儿子刚起来就见母亲送了好几个媒人出门,想来母亲又是为了儿子的婚事,所以特意前来问问母亲。”门外的李执恭敬地曲腰道。

他虽然性子乖张,但人还是孝顺的,对金氏和父亲向来是和颜悦色,从不敢忤逆的。

金氏在塌上坐直了身子,对着门外道:“难得你还关心,进来暖和吧。”

金氏这边话音刚落,还不等丫鬟前去迎人,那门便被李执“砰”地一声推开了,随后一个轻便的身形迅速闪进了房里,站到了金氏跟前。往自己手上呵了几口气,略有暖意后,李执嬉笑着说道:“娘,外面可是真冷,那风嗖嗖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