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鹿野苑创立了佛教,这便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初”。

原本是转轮圣王的宝贝,并非常人之物,也非人间所有。佛说转轮圣王出世时便有七宝出世。最先出现的是金轮神宝,轮毂上有千根辐条,直径一丈四尺或曰七肘,光色具足非世间所有。

转轮圣王于十五日月圆之夜,用香汤沐浴,然后登上正法殿,自然轮宝便会从东方飞来,出现在面前。圣王偏露右臂右膝着地,以右手抚摸金轮,恭敬地对轮宝说:“你向东方如法运转,不要违背正常规则!”

有四位天神引导金轮宝,按照圣王指示的方向飞行。圣王统率四军凭借轮宝的神力,随后乘虚飞行,依次收伏东南西北四方,随轮所至,整个南阎浮洲无不归心供养,然后返回住地。金轮宝自会划出“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的一方宝地,诸大天神则按照轮宝所画“图纸”,乘着夜色为圣王造立王宫。有了金轮宝的圣王也就成了转轮圣王。所以,乃是遵循“常则、旧法”的天然之宝,只有圣王出世才会出现。

在古印度,阿育王所崇尚的图案便取材于转轮圣王的千辐轮。后来尼赫鲁将图案缀入印度国旗,其称王四天下的政治抱负是不言而喻的。

在佛教,是表法的。譬如轮辋之内是众生界,也叫一佛刹。轮毂比喻圆满具足的四圣谛。轮有千辐,比喻佛法普度众生界。轮回的法则是指因缘法。四神导比喻四神足。

佛法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为诸佛世尊亦即法王所发现所敬重。后人只须依教奉行,慎勿擅改旧法,随意增减佛法,即可使正法久住。释尊“足下相轮千辐成就足下生轮轮有千辐”,即是初者特有的“资质证书”。进入像法以后,佛教造型演变为纺车或者舵轮形状,已经失去了本来面目。

初出茅庐的佛陀纯属草根,在江湖上无名无分,成规模的僧众与结夏安居的规制尚未建立,扩大影响广收徒众,是接下来的首要任务。佛号召比丘自度之后,到人间去“行无量福迹,多所过度,多所饶益!”自度而后度人,自利而后利他,这是比丘普度众生的基本精神。

以后到了祇园,梵志学童伤歌罗摩纳评价佛教,说:“沙门瞿昙及其弟子无家学道,走的是为无量众生造福的路线,不走只为个人造福的路线,因为沙门瞿昙为他人说法,他人又为他人说法。人们学了佛道一传十十传百,受益的是无量众生,而不只是自己!”如此将佛法福音辗转相传,为无量众生开辟幸福之路,这是“普度众生”理念的来源。

在释尊时代,僧徒的功课大约分为修行与游化两部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闻佛说法说戒,闲居坐禅入定,精进思维开慧,包括结夏安居共修,众僧普遍乐居空闲寂静无诤声处,修阿练若行,所谓“无事比丘行于无事”住“无事室”也就是禅房。这个阶段相当于“封闭式训练”,僧人住在人迹罕至之处,远离社交攀缘,专心作自我建设,相当于救生员熟悉水性,苦练拯救技术阶段,此时也称“无事比丘”。

第二阶段是“山中集训”有了成就,或者未证果者修成正果以后,有了度人的本事,再出山去人间普度众生。比如夏坐三个月以后,比丘们要进入“人间游行”阶段,此时也称“人间比丘”。这两个阶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佛叮嘱比丘们:“我已经解脱了人天绳索的系缚,你们也都解脱了,你们应当到人间去普度众生,独立弘法,不须结伴同行,允许以三称三归为受具足戒,接受出家弟子。我也去斯那村一带游化!”

佛与五比丘相伴六年不得正觉,后来五人离佛而去,佛才开始独住乃至自觉成佛。此后,佛时常赞叹独住修行之好,反对僧徒无事群居。五比丘出家以来形影不离,相依相伴已成习气。如今个个已成阿罗汉,该是丢弃陋习,独立自主出山度人之时了。

魔王想要阻挠他们,化作青年站在佛前说:“就像是被五花大绑的人,没有解脱却自以为解脱了,大呼小叫说我解脱了,想美事儿吧,我绝不放过你们!”

佛说:“我已经脱离一切人天绳索的束缚了,已经知道你是波眴,你就自消自灭去吧!”魔王心想:“沙门瞿昙已经看出我想捣乱!”就闷闷不乐地隐去了。

涅槃道是释尊宁可不要江山,也要弄明白的真理。要不要涅槃,是真假佛教的试金石。佛用一生传播涅槃之道,每次说法都要导归涅槃。魔则想方设法反对涅槃。佛在世时魔未得逞,但是如来法运只有五百年,还是魔王笑到了最后。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宿命直到弥勒佛时才会扭转。

由于诸佛出世有如昙花一现,时不我待,所以佛号召比丘到人间去,把佛法利益与众生分享。

在伽耶城至古斯那村一带,活动着婆罗门教三迦叶的修行团体。三兄弟出身于波罗柰富裕的婆罗门之家,老大博知天文地理,尤其擅长算数,是瓶沙王的国师,领有五百徒众,住在河东至龙洞山一带木瓜林里。木瓜音译优毗,故称老大为优毗迦叶。佛观察三迦叶的法缘已经成熟,便从鹿野苑返回这片发祥地。

大约三四月间,佛在东归斯那村的途中,接受了商队首领三果商客为优婆塞,难陀陀婆罗为优婆夷。这是佛门最早受三归的在家居士。

正是师徒间的这次分手,拉开了佛法光照人间的序幕。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