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在二姑家的生活,也让我第一次有了寄人篱下之感。二姑家三个儿子,大儿子刚刚结婚,孩子一岁大,二儿子也已经订婚,婚事也近了,只有三儿子尚小,目前单着。整个屋子一共只有四间,除了二姑自己夫妇居住,大儿子的新房还没好,暂时挤在这里,家里人满为患,我被安排在大厅里的竹床上休息。
竹床是本地人夏天消暑的好物,长宽正好能让一个人平躺,在夏天倒算凉爽怡人,只是下雨之时的夜晚,凉气从地表往竹床上涌,渗入骨髓的冰冷压过暑热,一床薄褥并不能阻隔。躺下脸朝上之时,眼神对上黑黢黢、空洞洞的天花板。
这里大部分时间不见天光,只有早晨会从屋檐相接之处漏进来一寸。因此,天气好时,也能看到一隅的星空,斜过来的星光,我望得出神。城市的夜晚没有蛙声,只有汽车的轰鸣,摩托车穿廊而过以及街巷的吵闹声。
除了吃住的事情是母亲谈妥,给一笔基本生活费作为补偿,其他完全自理。走时母亲也有叮嘱,衣服要自己洗,不可麻烦你二姑。即使她帮你洗了不算钱,也是欠人家的人情,总要去还的。
看似住在一起,但并不像普通的亲戚那样,有很深的情感。二姑时常是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除了偶尔问起,是否吃得习惯,住得习惯,她并不关心我的内心感受与学习情况。在闲聊时,谈论最多的就是父亲。
她直白地说;“我对你父亲没有感情,虽然我们是同父同母生的,你大姑是同母异父。你父亲不会做人,我与你爸从小就有矛盾,他这个人只顾自己,太自私,目中无人。看你的性格似乎与他不一样,不能学他,做人不能太无情无义。”
其实她说的这些观点,我也有同感,有时也会想知道他们上一辈的事情,但转念想,上一辈子的恩怨,现在也管不着,更多心思还是上学。住在此处,除了上学的来回,两点一线,这一个月的道路是封闭的。我不敢去远的地方,一是不认路怕走丢,二是比较怕生,与陌生的孩子找不到同玩的乐趣。
二姑就说,“周末有空,可以去找周边的孩子一起玩一玩,也别天天窝在家里。”我才会去离此地不到两条街的地方转圈,然后过不了多久,就转回来。
二姑诧异,“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我对周边的地方不熟,不敢走远。”
“他说你这个孩子胆小,一点不像你爸爸,当时小的时候,乌乌铲铲,飞天成王,什哩事都敢做,什么祸都敢闯,”仍然是关于我爸。
大表哥的孩子还小,刚学会走路,有时周末实在脱不开身,就让我帮忙带孩子。夫妻两个要去看新房装修什么的。为了防止我把孩子摔了,还专门教过我怎么抱孩子,还让二姑一起帮忙看着。
虽然掌握了抱孩子的正确姿势,但抱起时,孩子仍不舒服,哇哇大哭。只能放到竹床上,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止住哭声,尽量逗他笑。做鬼脸,孩子哭得更凶。就在竹床上用自己的枕头像推小车一样推他玩,高兴地笑了一会儿,感觉轻松一阵。过了片刻,孩子玩腻了,就又哭,折腾个大半日终于捱到大哥嫂回来,如释重负。
二哥有时会带着未婚妻,她倒对从乡下来的侄子有着深厚的兴趣。狡黠地指着一辆刚买来的自行车说道,你看到辆脚踏车了吗,
“看见了,”
“那个车子是你妈妈专门买给你上学的。”
“真的吗,我可以骑车上学了?”
“是的,不会骗你,那你觉得是不是你妈买给你的。”
“这我不知道。”
“一旁边的大哥说道,你还真信啊,她唬你的呢。”
二姑更教育道,“别人的话不能随便信的,乡下来的孩子脑子不活络,在这里就会吃亏。”
我沮丧地躺在竹床上,暗地里咒怨自己,你怎么这么傻呢,为什么没多长几个心眼啊,真是太憨了。莫名之间,一件幼年往事却在脑海里浮现,让我多了解到一些人心里的卑鄙与丑恶。
事情跟牛磊有关,我们有因玩耍建立的深厚友谊。他住在乡里,读樟溪乡中心小学,父母都是公办教师,在农村里显得出身高贵,地位超然。每到夏季暑假,牛磊照例会来到村里的爷爷奶奶家。我把这一同玩乐的时间看得很是宝贵,也因他身上的一种不落俗套,远超村里伙伴的气质,让我把他看得颇为神圣,带有一种宗教似的崇拜。
一个夏日的晌午,我们像往常一样到河沟边捞鱼,轻松而惬意。牛泽文屁颠屁颠地跟过来,大叫着“我也要去!”牛泽文是我们眼里的低能儿,因为他成绩很差,走路说话都表现出一种憨傻笨拙,近于愚蠢的样子,在我们眼里常常忽略他的存在。
捞鱼是幼时常见的游戏方式。方法是在小河沟边,一个人用个大大的畚箕拦在沟的一旁,然后,让另一个人到沟的上游划动双腿,奋力搅乱沟中的水,把鱼往畚箕里赶。等人驱赶到接近畚箕时,立刻把畚箕提离水面,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鱼乍现,令人欢呼雀跃。我们一般都只挑其中个大的,装到铁皮罐子里,作为收获。
若是收获多,拿油煎了,当零食或者做菜吃。如果有幸能够捕到几条手掌般的大鱼,心里就更乐开了花,报喜般地飞奔回去,让母亲清蒸或者红烧的方法做了,心生成就感。我们两个协同配合,已经有很多收获,但牛泽文每次都想掺和进来凑热闹,让我们顿生厌恶。我们就说,那好你去赶鱼吧,他就一个劲地搅起了水,亢奋地像如同一头发情的公牛,把水草和河道都搅了个天翻地覆,结果不是把畚箕碰倒,就是把罐子碰到,让鱼跑掉,把一切都给搅黄了。
这一天的蠢笨行为反复多次,让我们意兴索然。当他又一次因为手脚毛躁,放走了一条大鲫鱼的时候,我们的厌恶升到顶点。反倒是牛泽文突然之间大叫一声,“哎呦,我肚子痛,我要去拉屎”于是一个人钻到到林子里放露天炮,却把一双凉鞋晾在了河岸上。牛磊顿时生出想法。“我有个主意,我们把他的凉鞋藏起来,然后我们就闪,把这个笨蛋扔在这里,让他急成热锅上的蚂蚁”。想到他那个笨拙得令人生厌的样子,我欣然应允。然后他的鞋子就到了一栋破败无人的老房子里,我们一溜烟地跑开了。
之后,牛泽文果然四处找他的鞋子,急成的窘样滑稽地令人可笑。看到我们的行动效果非凡,我们都在一旁偷偷地大笑。牛泽文问我们凉鞋到哪里去了,我们一个劲说“不知道,你找去啊。”满怀期待他的丑态百出。可他很快急了,告诉了他奶奶。结果自然先被严厉地呵斥了一顿,而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后,他们的父母很快明白是我们的恶作剧。开始盘问起事情的经过,而我和牛磊分别回了家。傍晚时分,他们终于问到了我,我看到事情已经闹大,把事情和盘托出,并告诉他们鞋子藏匿的地方。
牛泽文的母亲还特意问了事情的原委,我没有隐瞒,是我和牛磊一起藏的,只是一时气得上头,想恶作剧而已。他们找不到鞋子,我甚至自己过去帮他找了出来。可之后没能预料到的是,结果是我成了罪魁祸首,因为泽文母亲也问过牛磊,牛磊始终坚持说自己不知道,是我一个人藏匿了鞋子,他毫不知情,我在说谎。
虽然我还在辩解,但因为我自己找出了鞋子,我的辩解更像是一种栽赃嫁祸。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这只是童年的小事一桩,往往不需一两天,即烟消云散。我很快忘掉,在之后的日子里,依然还是在一起玩耍,对两者的友谊毫无影响。
到了夜晚,这件往事莫名地放大,像把钥匙,把人心中的污浊之处释放了出来。
我也在想,或许我早该变成一个像牛磊一样孩子,学坏,装得气势汹汹。我似乎明白了,之前牛磊为什么会在公交车上张扬跋扈,他或许早已经知道怎么在县城里生活,懂得了游戏规则。可这就是城里人更高明的地方吗?我对此很迷惑。
二姑心肠其实并不坏,除了嘴上几句势利话,也没有其他心眼,其他人也是如此,只是告诫我防人之心不可无,老实人吃亏。
为了能在这里生存,经历一段时间的格格不入,我尽力融入这个环境。不仅在学校,还是日常,学着不轻易相信别人,学着留有余地。人适应环境也是一种本能,我用力改造自己,以适应这里的一套行为法则。而在学习上,我也逐渐适应,那一些在黑板上的句子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词语。我恢复对课堂的专注,那一些不安的因素不能再影响我了。我在学习上已有所进步,能跟上老师的步伐,也试图参与到课间的活动中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