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务廉,唐朝著名工匠,官至匠作大师,位居九卿,善于营建宫殿楼台,时人将他比作唐朝鲁班。

只是,这位之所以未能名留青史,便是因为他千万而被罢免。

后来,杨务廉复起,为表现自己,奏请在陕州三门峡开道。

开山凿石,在悬崖架起栈道供牵夫行走。

为完成工程而不顾百姓生死,被称为人妖,天生此妖,残害百姓。

李恪并不知道这些,若是知道,只怕会再次感慨,自己在大反派的道路越走越远,回不了头了。

且不管杨务廉再历史如何。

如今的杨务廉,确实是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的完成李恪交代的任务。

同时,赶来长安城的匠门也行动了起来,完全继承了墨家底蕴的匠门,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

很快,长安城百姓便发现,光化门外的驰道中间,多了一条木轨。

数以百计的木材堆砌在城门外,经过木匠快速的分割、制材、打磨、衡量等等工序,一根根粗壮的木轨快速拼接。

“不行,太厚了,按照这个尺度,若是毁坏的话,难以就地取材,修复木轨困难,不符合殿下要求!”

“已经很薄了,再薄下去,走不了几次马车,木轨便会承受不住毁掉。”

“木轨承受不住,就想其他办法给马车减震,马车就少装载一点,速度慢点,就算这样,优势也不是非木轨马车可比。”

……

木轨一边铺设,争辩声却不绝于耳。

因为时间紧,工程大,杨务廉不得不带着匠门一边铺设,一边根据现场情况作出调整。

“拆了!”

“真的拆了?现在拆了,就白白耽误一天的时间了。”

“耽误一天,就两个晚轮班,追赶回工期!”

……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在匠门齐心协力之下,木轨铺设越来越长,渐渐蔓延出了长安城百姓的视线之外。

木轨的出现,也渐渐引起了长安城各方势力的关注。

长安到安西的道路分为三部分:长安凉州道,凉州安西道,安西向西通西域诸国道。

西域龟兹,与长安相距七千四百八十里,千山万水,想要以木轨一通到底,无疑是痴人说梦。

杨务廉知道李恪建立轨路的目的,在一路考察后,便提出了新的完善方案。

遇到河流,根据耗费成本计算,合适便搭建桥梁。

不行,便以船、木轨相结合。

一切以快速、便捷、低廉运输为主。

同时,遇到无法开凿的大山,便选择绕路,或搭建栈道、开辟小道,换独轮车、绳索运输等等相结合,不局限于轨路。

杨务廉的思想,无疑是得到李恪欣赏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