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卒穿过朱雀大街,直奔安化门,因为已经过了宵禁,街上没有行人,队伍的前进速度很快。

哗哗的甲片碰撞声在夜色中是如此的突出,安化门驻守的禁军早就得到了朱泚的军令——一见打着金吾卫旗号的部队前来,立马打开了城门。

杨清叫住了安化门的守将。

“你这里可有存放攻城锤?”

守将一脸懵状,杨清这才一拍脑袋——人家是防守城门的,怎么会有攻城锤呢?

“刘闯!”

“在。”

“你到前面找到马虎儿,让他留几个人盯着军营,其他人去给我砍树!”

“砍……砍树?”

“砍倒一棵树,把中间的躯干留下,可以当攻城锤用,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时代的关中和后世十分不同,如今的渭河平原乃是标准的膏腴之地,沃野千里,绿化水平严重超标。其实如果完全从军事角度上考量,就应该把长安附近三十里内的树木全部砍光,以防止敌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有充足的木材来制作攻城器械。但是长安不仅是一个军事重镇,它作为都城还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政治意义,所以长安城四周的绿化保持得还挺好,这不光方便了军士安营扎寨,如今也方便了杨清。

只是……

“二郎,你真的要强攻?”朱三颇为意外地看着杨清,在他印象里杨清不像是那么没脑子的人啊?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去进攻一支人数是自己两倍以上的军队,朱三觉得杨清一定是疯了。

然而杨清只是笑笑,“三郎,论揣摩人心、论谋划,清自不如你,但是这战场攻伐之术,清虽然未尝实践,但还是有些心得的。”

杨清还真不算是开玩笑。这个时代虽然印刷术已经普及,但是受限于雕版印刷的成本昂贵,产能也不大上得去。如果说寒门学子还能有门路买得到《论语》的话,那可不是谁都买得到或者说谁都愿意去买《孙子兵法》的。毕竟《论语》学了可以去考科举,《孙子兵法》背下来就能当将军吗?就算真有人背了,也没什么用,兵书下面各代名将的批注才是精髓!

再加上世家大族的没落,军中将校大部分都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莽夫,大字不识一箩筐,自然也看不懂兵法,他们打仗,更多靠的是几十年尸山血海里闯出来的经验,简单来说,现在军中的大部分将校都是实践派。而杨清不一样,他是理论派。虽然没上过军校,也没有系统地学习战争指挥,但是作为一个伪军迷,阅读各种各样的兵书和战例,那可是必修课。

虽然杨清平时自己也不是很相信自己,害怕落得赵括的下场。但人这种动物就是这么奇怪,临到要上战场了,虽然只是一次小规模的平乱,杨清反而激动起来,感觉自己一瞬间从赵括变成了白起,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看着杨清志在必得的样子,朱三咽了咽口水,艰难开口道:“二郎,咱们还是稳妥一点可好?”

“放心吧,我自有分寸,使人做攻城锤,也不过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呢?”

嘴上是这么说,杨清心中可不是这么想的。大家都是骄兵悍将,所谓的平乱可不是杨清带着兵直冲进军营,抓住何明礼、岐灵岳就完事的。大家手里都有刀,谁还能让你直接闯进去?动手是必然的,所以更需要做准备。

何明礼部的大营离安化门不远,士卒疾驰,出城之后一炷香便至。

马虎儿等斥候在此等候多时,见杨清到来,立马上前禀报道:“将军,对面大营躁动了!”

杨清骑在马上眺望前方大营,围墙不高,看起来也不大扎实,毕竟只刚刚扎了一个下午,累了一晚上的士卒也没有多少干劲。营内呼喊声连连,但大多数时候是一两个人在呼喊,有火光,但是不是昨夜那种不受控制的火光,看样子应该只是普通的篝火。

营门上的值哨老远就看见了杨清他们,毕竟是一支近千人的队伍,还人手两支火把,火把燃起的光亮几乎映红了半边天。随着浑厚的胡笳声响起,大营里的躁动转而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阵甲胄的碰撞声,不一会儿,杨清便看见面前的寨墙上上来了一队人马,约莫有二十人。

“赵石,带着你的人马,围住另外三门,记住,站得远一点,只需围住,然后跟着这边喊叫就行,不要离得太近,也不要尝试攻击。如果有人冲出营门,降者不杀!”

“咕噜。”寨墙上,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营门口的火把照不到太远的地方。敌军就在不远的黑暗之中。但是他们丝毫没有隐藏自己的身形,敞亮的火把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无穷无尽。

“队长,这得是来了多少人啊!”

被称作队长的络腮胡汉子数了一数,终究还是放弃了。但是上过战场的人都有粗略识数的本事,他一边用颤抖的手拧着胡须一边答道:“按照一伍一个火把来看,这里恐怕有近万人!”

“城……城内哪来这么多兵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