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去住到村民家里,可是有人动心思。

赵敏想去。

在这窑洞里五个人挤一个炕,而且他们这大锅饭吃的也不怎么样,自己那点粮食根本扛不下来。

赵敏琢磨着去到村民家里,最好是找一户宽裕的。

赵敏来到生产大队也没闲着。

以她一贯的精明和生产队的村民们还真的搞得关系很融洽。

她早就把生产队的这些所有村民摸了个清楚,这些村民大多数都是从外地跟着队长搬迁过来的,说白了都不是本地的村民。

再说农场是兵团建设的,也不可能有本地村民,大家都是抱着开荒目的来的。

他们13生产大队一共有200户人家。

目前生产大队荒地开垦已经完成了60,但是实际上还有40没有完成,而他们13大队的这些村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五年,算得上是最老的元老。

享受的也是农场村民的待遇。

实际上农场里也并不富裕,主要是生产大队能打下来的粮食有限,在这个地方很苦,干旱是常年会遇到的。

也就是说干旱是灾年,风调雨顺的年景丰产下来,其实每个人头分到的粮食并不多。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得饿肚子。

能吃饱饭的时候并不多。

村儿里最有钱的,一共只有三户人家。

生产队长吴大奎家算是富裕户,主要是吴大奎家端铁饭碗的就有俩,一个儿子当兵,一个儿子是工人。

自然在村儿里算是富裕的。

另外两家一户是村里的军属。

家里也有一个儿子,当兵不过还有两个儿子也在读书,靠着这个当兵的儿子,听说家里的日子过得不错。

另外有一家比较特殊。

当然他们家就是县里面供销社社长的妹妹嫁在这个村儿里,听说这公销社社长给自己妹妹办了一个公销社的售货员的名额,那可是相当吃香。

而他们家只有三个闺女,一个儿子。

听说家里也盖的是砖瓦房。

房子也是这里顶顶好的。

这家姓胡,而她儿子就叫胡朝阳。

听说这个胡朝阳那可是胡家的独苗一根。

在县里面读了初中出来。

后来学校停课了,自然再也不能上学。

虽然在家里闲着,可是听说日子过的很好,骑着一辆自行车,而且成天东逛逛西逛逛,整个儿闲人一个,问题是口袋里还有不少零花钱。

当然是仗着供销社的舅舅才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赵敏见过胡朝阳两次。

总体来说长得肯定不怎么样,但是也不能算是长相粗糙。

要跟顾杰比肯定比不了,可是要跟刘斌他们比,还是有一些文化人的气质,首先戴着那一副眼镜,就让人感觉像个读书人。

听说村里日子过的最好的就是胡家,主要是供销社有不少便宜的商品都内部供应,想一想供销社的售货员自然少不了实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