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家林立的临州,早些年的时候,萧家也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钟鼎之家——自曾祖起至萧老太爷一辈,萧家总共出了三位帝师。
尤其是萧老太爷,作为先帝亲自挑选的老师,他高风亮节,在朝中声望极高,又娶了当时风头正盛的清原侯之女为妻,虽无实权,却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世事无常,前朝党争频频,尤其是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上,一度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受“廷风案”的牵连,萧老太爷锒铛入狱饱受酷刑,几乎将半条命折在了里头。
萧老太爷自此对功名利禄心灰意冷,即便后来真相大白,所蒙冤屈被洗,他依旧推却了先帝再三的挽留,举家回了临州。
先帝心中有愧,赐了块“德才兼备”的牌匾送他老人家风光归隐。
因此,哪怕萧家自此渐渐衰败,临州里的大小世家依旧不敢轻看了萧家。更别说现如今的萧家,又出了一位名震朝野的左武卫大将军萧起淮。
阿萝听着马车轴规律转动的声音,颇为感慨地想到。自萧二爷过身后,萧家已有许多年不曾有这样大的动静了。
萧家同苏家相距并不远,半柱香的车程便到了。自圣上体恤左武卫大将军,恩准他回乡访亲的消息传回,萧家便开始为迎他回来做准备,忙得大太太都抽不出空去苏老太太的寿宴。
如今等了大半个月的正主总算回来了,萧家上上下下非但没有什么放松的模样,反倒是个个如临大敌。
这不,等阿萝屈身自马车里出来时,远远地只能瞧见萧家姐妹二人匆匆而去的背影了。
“姑娘,”阿萝的贴身丫鬟及春正探手等着扶阿萝下马车,见她瞧着二位姑娘离去的背影愣神,出声唤道,“老太君吩咐说三少爷多年不曾回来了,请您也一同去慈安堂,让他认认家中姐妹。”
待阿萝扶着自己的手下来,她才凑过去轻声道,“您这会装病,恐怕是来不及了。”话没说完,自己先掩着嘴偷偷笑了,满是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阿萝这几日都在为避开萧三郎想法子的事,别人不知道,及春这个陪了阿萝六年有余的贴身丫鬟却不会不知晓。
原是想到时候借口小日子来了身子不适来蒙混过关,没成想三少爷竟是提前回来了,自己还如常出了门,原先的法子自然是用不了了的。
知道这丫头是在笑自己人算不如天算,阿萝侧目嗔了她一眼:“要你多话。”
那一眼眼波横生,转盼流光,饶是及春这个见惯了她的都有些受不住,忙道:“好姑娘,奴婢知道错了,您还是快些走罢。”她朝前掠了一眼,另两位姑娘这会是连背影都瞧不见了,“去的晚了,又该有人在老太君面前给您上眼药了。”
“叫严嬷嬷听见,撕烂你的嘴。”阿萝轻点了一下及春的额角,脚下的步子却也快了些许,“不是说已经回来了么,怎又是去慈安堂候着?”
“前头打探的人送信回来说是已到城门口了,恐怕个把时辰就能到,老太君才匆匆派人去请三位姑娘回来。”
阿萝噎了一下:“只是传信回来说到城门口了?”
见及春一脸认真地点头,她才轻轻呼出一口气,对于萧起淮的此番回来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萧老太爷致仕回乡时,萧家大爷也放了临州刺史随着一同回来,而萧二爷当时正任职国子监祭酒,便与妻儿一同留在了京都。后来还是老太君做主,说是三少爷理应回家学开蒙,将二太太并年仅五岁的萧起淮自京都召了回来。
那时她还不曾来萧府,只听严嬷嬷提起过,萧三郎刚回来时粉雕玉琢的,漂亮得雌雄莫辨,谁人见了都想搂到怀里好生揉搓一番。身手却好得很,才五岁的孩子,一个不留神便跑得人影都不见。
老太爷当时被朝堂伤透了心,便有些不大想再让家中子弟走仕途,瞧着三少爷仿佛是个好动的主,干脆拍板为家中几个孙儿请了一位武师傅。
说巧不巧,最后还真就萧三郎一人练下来了。
恐怕老太爷做梦都想不到,萧起淮会在二爷和二太太先后离世后,独自前往西北投军,在西北、乃至于整个朝廷杀出一条血路。
阿萝垂眸望着脚尖前的路,有些说不太准萧三郎偷走的那日,自己是不是也是这般听了老太君的急召步履匆匆地往慈安堂赶。
那还是她第一次瞧见老太君如此惊慌的模样,哪怕是京都传回萧二爷遇害消息的时候,老太君都是岿然不动的,只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握着自己的手默默垂泪。可当萧起淮辞行的书信被人送到老太君手上时,她惊得险些亲自去追他回来。
想到这,阿萝不由得在心底叹了口气。萧家孩子不多,其中最受老太君疼爱的还是萧三郎,可这萧三郎心中是如何想的,恐怕是不大好说……
这边正想着,人已到了慈安堂的门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