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脸色沉了下来。
一脸严肃。
“孙儿,你这是在和商贾打交道?”
大明开国,早就定下了士农工商的“四民”之策。
虽然到了明朝中后期,资本萌芽,商人的地位急剧提高,甚至一度来到了第二位,仅次于“士!”
但眼下,可还是洪武年间,皇孙却隐隐有从商的可能?
“允熥,你可知道皇爷爷,曾经立过什么法令?”
突然,老爷子脸色严肃,再次问道。
朱允熥自然知道老爷子的意思。
当即。
朱允熥也不扮傻了,同样正色回道。
“四民之策。”
“说说看,你对这条政策的看法!”老爷子再度询问。
这让一旁的刘太医,连连侧目。
因为。
老爷子虽然神情严肃,但是言语之间,却是在真的“考量”这位三皇孙。
而且更重要的是……
这位动不动,就大杀特杀,让百官畏惧的洪武大帝。
此时并没有丝毫怒气。
而是真的再问!
换言之。
眼下的三皇孙,之前的所作所为,哪怕是真的和商人打了交道,老爷子也没有太多怒气!
就算有太多怒气,自己也忍了下去!
熟悉宫廷、熟悉这位洪武帝性情的刘太医可是太清楚了……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洪武老爷子虽然重亲情,但有时候发怒起来,当初可是连那位“已经去世”的儿子都要喝骂。
然而现在,却对这位三皇孙如此宽待。
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
心事重重的刘太医自然不知道。
老爷子虽然生气,但刚才三番两次给自己打“预防针”,自然不可能随意发怒。
而且。
此时的朱元璋,问出“四民”二字。
其实也是真的存在一丝丝考究。
如果朱允熥这个常年没见过的孙儿,今天除了让他在“金钱”惊喜,也能让他在“学识见解”惊喜的话。
那自家孙儿赚了一点钱,那又如何?
士农工商、士农工商。
自己只是定下了基本的阶层制度。
但归根结底,自己还是大明的皇帝,商人也是大明的商人。
并非是什么罪大恶极。
如果为商也能为民,那也是极好的。
更何况,当初定下这条国策,也是有其初衷的。
就看眼前这孙儿,能回答多少了。
……
而此时,在洪武老爷子心里沉思的时候,朱允熥也已经缓缓开口了。
“四民之中,士最为贵,农最为劳。”
说完这一句话。
刘太医的眼睛当即一亮。
朱元璋也诧异的看向自家孙儿。
短短的两句话,已经把前面的国朝最根本的“士农”二字,诠释的非常明晰。
然而,朱允熥的话还没完。
“士之最贵者何?读圣贤之书,明圣贤之道,出为君用,坐亨天禄。”
“农之最劳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收,交官之后,所剩几何?或遇水旱虫蝗,则举家遑遑无所望……”
“此之为,农最为辛苦、最为劳碌!”
“嗯。”老子眯起眼睛,连连点头。
熟悉老爷子性情的刘太医,自然知道,老爷子对这一句话,可谓是极为满意。
眼前这名不见经传、经常在外界看来没有半点存在感的三皇孙。
此时却像是被蒙尘的明珠一样,逐渐露出一抹光华。
以皇孙之身,竟然能说出农民百姓最为辛苦的几点。
更是大不易!
此刻,朱元璋更是大笑道。
“孙儿,你可知,刚才你这两句话,在爷爷听来,甚至比看到这几块金子,还要来的高兴!你能明白农之辛苦、就不妨皇爷爷今天来这里一遭!”
一边说着,老爷子再问。“那剩下的两民呢?”
朱允熥继续说道:“在国朝百姓眼里,工,集一技之所长,造福于国、造福于民,但却有奇技淫巧之名,故排第三。”
“商,不事劳作,却周旋于三民之间,赚取利润,填充腰包、甚至商人重利,不可轻信,常有见利益而忘大义,甚至哄抬物件、扰民生息之事,故为第四!”
老爷子继续点头,一脸笑意。
却见朱允熥再次说道。
“但,话虽如此讲,国朝万事,却都需要各方参与,工者利百家、商人的存在,也有益万民。”
“商品流动,可提升市场活力,恢复大明经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