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王二人不知道那位府君邀请他们是为了什么事,不便擅自离去,只得跟在曹恪、吴质和曹德三人身后,来到客舍中一间房屋之中。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客舍所有住了人的房间都亮起了一盏油灯。

曹德住的屋子是个套间,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前面是客厅,后面是卧室。

客厅中间地上,铺着几张苇席。

曹德走到席上,在西边主位坐下。

曹恪和吴质分别坐在北、南两边席上。

吴质稳坐红色苇席,向潘璋、王双二人介绍曹德:“这位是我们担任扬武校尉,同时兼任东平相的曹府君。”

又介绍曹恪:“这位是曹司马。”

又自我介绍:“在下东平主记室史吴质。”

潘、王二人这才知道在座的三人身份,连忙拱手施礼。

曹德问那二人:“请教两位壮士台甫?”

古时问人台甫,其实就是问人的姓名和表字。

潘璋、王双看起来还是有些文化的,知道问台甫的意思。

只听见潘璋抢先说道:“小民姓潘名璋,草字文珪。”

王双也道:“小民王双,草字子全。”

曹德点点头,表示自己听明白了,挥手请二位到南边席上跽坐。

潘、王二人都没有推辞,到席上坐了。

曹德询问了一番二人的家世,这才说道:“我刚才见两位壮士在院中较量武艺,顿觉大开眼界。不知二位可愿投军,随我征战沙场,搏个封妻荫子?”

王双道:“好男儿自当纵横沙场,建功立业。小人愿意投奔府君帐下,供您驱使,只是……”

“只是什么?”

王双道:“小人家有老父健在,此事还要和他说一声。”

曹德笑道:“那是当然。”

又问潘璋:“文珪的意思?”

潘璋道:“小人也愿意投军,只是希望府君能够给我一天的时候,和妻子话别。”

“应该的,应该的。”曹德道,“本将明日在这潘渡亭呆一天,等你们,后天再动身去东平。”

潘璋和王双心中欢喜,拱手道:“这样的话,小人谢府君体谅。”

曹德见大事已成,请潘、王二人回去,后天上午辰时之前赶到这潘渡亭部和他会合,一同前往东平。

潘、王二人欣然答应,告退离开。

曹恪等人吃过晚饭,回房休息。

后天一大早,曹恪起床洗漱完毕,又吃过早饭,已经到了卯牌时分。

正吩咐家兵们收拾行李,准备启程,这时听见外面人声鼎沸。

走出亭部院门一看,才发现是潘璋和王双二人各领着许多男子朝这边走来。

曹恪以为他们两家又生嫌隙,正打算上前问个明白时,却听潘璋说他们都是来投军的。

一问之下,才知道潘、王两家昨天已经达成了协议。两千亩的地,潘家只要一千二,另外八百亩给王家。

潘璋和王双分别向各自的家人说了准备去投军的打算,不料两家家人都很支持。

二人放下心来,又各自聚焦了百多个愿意跟随自己投军的族中健儿,带着他们前来潘渡亭部。

曹恪喜不自禁,连忙去报知曹德。

曹德闻讯,也是大喜过望。

他当着潘璋和王双的面,让二人代理军曲候之职,统领各自部曲。

至于军候印信,要等他赶到无盐上任之后,才方便派人报知曹操,请他发放给潘璋和王双,并让二人转正。

潘璋和王双得了官职,都十分欣喜。

辰牌时分,曹德、曹恪父子两个在吴质、李宣、潘璋、王双以及四百多个部曲的簇拥下,离开潘渡亭部,前往东平。

一下子多了两百多张嘴,曹德一行人的粮食压力骤然增加。

好在潘、王二人事先已经让自家族人携带了两天的干粮,再加上途中亭舍可以提供饭菜,因此这压力也变得没那么大了。

众人走了将近六十里,于当天下午赶到东郡范县的马营乡,住进杜亭亭部。

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投宿的,杜亭亭长顿觉压力比山还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